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的途徑分析

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的途徑分析

2007-01-01 09:01: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二十多年來,農村改革的成功應該主要歸功於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經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適應了我國事實上的小農經濟的生產力水平,適應了我國農民親緣關係勝於一切關係的心理價值取向,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理想選擇。而當代市場化的大農業所要求的具有優勢的生產組織方式,不是分散的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生產,一家一戶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經營難以實現大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阻斷了農業產業鏈的有效連接,限制了現代科學技術設備手段的有效應用,使農業的效率降低。因此,把農民組織起來,擴大農業生產單位規模,建立適度規模的農業經營模式是當代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的方向性選擇。如何再次把農民組織起來發展新型的生產合作,提高農業生產單位的規模效益,降低農業成本?最簡單的答案是不能一刀切,不能硬逼、硬趕。在新的起點上的農民生產合作,就目前農村的實際至少有三種方式:

  以家和親緣為紐帶的生產合作
  新型的農民合作生產,不能簡單地否認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功能,現實是家庭作為農業生產單位在中國幾億具有傳統觀念的農民中還有很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土壤。新型的農業合作生產,首先要發展以血緣、親緣關係為紐帶的農民之間的合作,進而擴大單位生產規模。近幾年來,大量的農民棄耕外出打工,他們的土地大多也都是交給兄弟或其他有親緣關係的人耕種,這也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土地經營規模化,是符合中國農村和農民特點的一種合作方式。在中國農村,家庭既是生產單位,又是分配單位和消費單位;既是農村經濟增長的基礎細胞,又是人口生育、教育、養老送終的保障單位。因此,新的農民合作生產,還要根植於農民家庭生產單位合作擴大單位生產規模。

  以農業產業鏈條為紐帶的生產合作
  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基礎上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小規模的分散經營如何面對大市場,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近幾年,我國在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踐表明,通過產業鏈條的紐帶把分散的農戶生產組織起來,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連成一體,強化龍頭帶動和基地連接的作用,把小而全的農戶生產轉變為專業化的產業鏈合作,是使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盲目的生產理性化,進而規避市場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與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並不矛盾,而且是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使小規模的農戶生產通過產業鏈合作並擴大單位生產規模的有效形式,因此也是農業經營體制的完善和創新。這種經營形式不改變農戶的土地承包關係,不影響農戶的生產經營自主權,通過合同、契約、訂單等方式使分散的農戶成為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生產車間」,成為整個產業鏈條中的基礎環節,實現了農業的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養、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推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戶資產股份合作經營
  農戶的生產資本主要表現為土地、農機具和各種流動要素,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難以收到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規模效益,難以有效化解市場風險,而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則組織起來新的合作化生產已在我國南方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特別是城郊地區興起,在解決上述矛盾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這種合作經營形式目前還主要處在土地股份合作的狀態,應進一步擴大到農機具、資金、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面股份合作,引導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農業生產的公司化經營,按照現代公司制的原則組織農業生產,從而提高農業規模經濟效益。這也是把過多的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提高社會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