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之所以反覆漲跌,受豬企和屠企的輪流交換話語權導致,如此一來生豬的行情波動不斷。不過周末豬肉的走貨量持續加快,因此屠企的收豬力度也在加大,豬價為此迎來了反彈上漲,不過反彈的力度並不是太大,畢竟如今的生豬存欄量比較大,產能迎來了持續釋放,豬價上漲的基礎不牢,但因豬農的惜售影響,從而讓豬價迎來了反彈上漲。
豬肉近期價格上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包括飼料費用上漲,秋糧收穫之後,無一例外的是,2020年主糧價格集體上漲,而且還漲至了歷年新高,這對於飼料行業來說,只能跟隨著水漲船高,養殖戶飼料成本直接上漲了不少,前段時間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飼料價格反而持續地上漲,對於一些養殖戶來說,是很難承受的。辛辛苦苦養殖出欄,利潤直接減少了許多。風險跟收入不成正比,導致了心理落差太大。
除了飼料上漲原因之外,這段時間生豬價格不穩定,有的地區出現了持續的下跌,這樣讓一些養殖業開始採取惜售,出欄率數量明顯的減少,導致近期生豬市場出現一定的稀缺,從而催生了生豬的價格出現上揚。雖然漲幅不是很大,但跟近期生豬行情變化有直接關係,對於近期生豬行情來說,持續的走低,對於養殖戶來說,是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的,採取惜售囤欄的情況也隨之發生了許多。
目前我國的豬肉批發價已經跌了9周,如今的白條肉出廠價比起8月的48.54元/kg,則是跌了11.98元/kg,白條豬的出廠價下跌幅度很是明顯,而豬肉批發價目前也跌到了39.37元/kg,批發價跌到10元時代,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便宜了不少。在北方不少地方,五花肉價格跌到了20-22元左右,而在東三省、北京、內蒙,肉價更是跌到18元左右,肉價的跌幅比較大,相比9月前30-40元的豬肉價來看,跌幅還是很大的。
一方面是豬價逆襲上漲,大有突破16元的可能,一方面卻是肉價持續下跌,今後的行情該如何變化,很多人反而不明白。分析認為,伴隨著近期的豬肉消費量增加,市場上必然會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到時候屠企的出庫量減少,肉價必然也會有所提升。
而近期的豬價反彈上漲,也讓屠企有了提高豬肉價格的想法,不然的話利潤可就不保了。當然近期的豬肉走跌,也和「雙11」促銷有關,很多超市為了能吸引人流量,加大了豬肉等食品的折扣力度。
預計等活動期結束後,豬肉價格還會迎來反彈上漲。而伴隨著天氣的逐步變冷,消費量增加,豬價、肉價還會迎來新一輪上漲。不過今後的出欄量也會隨之加大,到時候豬肉價格走勢很難大漲,將會慢慢走上平穩和正常。
「雖然生豬供應量恢復,但豬肉價格不會一路跌成『白菜價』。」王亞男指出,「生豬養殖成本有硬約束,企業不可能虧本養殖,10-13元/公斤的生豬價格是養殖企業(自繁自養)的『生命線』。」
年底受需求變化影響,豬肉價格可能出現波動,但最終反彈的幾率不大。「12月份醃臘高峰期需求旺季到來,市場供需增加。按照歷史水平估算,今年12月豬肉需求量環比增長20%-30%。」與此同時,豬肉的供應量增幅更大。「規模集團與散戶在年底集中出欄,衝量完成出欄計劃,預計生豬出欄量將增長50%-100%。此外,為醃臘製品特意養殖的大豬也在年底和明年年初出欄。」
隨著產能不斷恢復,在沒有非洲豬瘟等外部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後期生豬價格或呈震盪下滑趨勢。「明年豬肉價格還有進一步下滑的空間。2021年底,能繁母豬恢復到非洲豬瘟前的水平,2022年產能完全釋放。預計2021年白條豬的價格高點為年初的36.6元/公斤;低點為11月的25.92元/公斤。」
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雙重影響,使得中國的生豬產量出現了下降。在這種格局下,企業大舉投資養豬產業,國家也給予了政策鼓勵和支持,現在生豬供應正在逐步恢復。隨著技術進步、組織到位以及大量資金的投入,能繁母豬、育肥豬產能都在恢復過程中,到明年中期以後豬肉價格逐步恢復到正常價是有可能的,全國老百姓一定能夠享受到價格適當質量好的豬肉。
更多豬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豬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