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初具規模 產業鏈進入可持續階段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初具規模 產業鏈進入可持續階段

2021-01-01 09:39:3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一季度全國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6.6萬輛,同比增長295%。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初具規模

  3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萬輛和252.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3.9%和73.6%,同比分別增長71.6%和74.9%。

  國內車市銷量走強,新能源車成為增長引擎之一。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萬輛和2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繼續刷新產銷記錄。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快速增長。

  在國內外車企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提升,滿足了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因此,中汽協對新能源汽車全年的銷量表現依舊持樂觀態度。

  國內新能源車企的產銷量快速增長。比亞迪產銷快報顯示,1月至3月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55619輛,同比增長149.22%。蔚來汽車3月份交付新車7257輛,同比增長373.4%;1月至3月共計交付新車20060輛,同比增長422.7%。

  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基礎材料、基礎零件、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等都取得明顯突破。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22.8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

  同時,國內品牌高端車型正逐步發力,與國際品牌同台競技。4月7日,蔚來汽車第10萬台車下線,均價超過42萬元。蔚來汽車成為中國首個將自主品牌賣出超40萬元均價的車企。蔚來的成績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給中國汽車企業帶來了信心,這證明了自主創新是可以持續的。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初具規模。據2020-2025年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5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4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53%。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新註冊登記量占汽車新註冊登記量的6.21%。

  中汽協年初提到的全年180萬輛的銷量目標保持不變。3月乘用車產銷數據與2019年同期相比是下降的,這或與晶片供應問題有關。許海東表示,此前中汽協預計下半年晶片供應緊張狀態將出現好轉,但目前判斷需等到第四季度。「晶片影響疊加去年二季度車市開始高速回暖,2021年二季度單月銷量增速將受到一定影響。」

  蔚來汽車接下來仍將面臨包括晶片、技術和服務在內的多重挑戰,「尤其智能電動汽車相關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電池技術等方面能不能保持產品的領先性,將是終極的挑戰」。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初具規模 產業鏈進入可持續階段

  產業鏈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

  我國新能源產業鏈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首先,我國產業鏈完整,技術基本自主可控,已經掌握了部分全球話語權。其次,新能源產業已經接近平價,行業發展從補貼驅動換擋到市場驅動,增長可持續。

  新能源將帶領人類首次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引發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美歐三大經濟體都在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搶占制高點,預計新能源產業會帶來眾多技術創新。新能源車板塊的長期趨勢已經明確,作為製造業,新能源車長時間維度還是需要關注技術進步、規模、供應鏈能力和品牌等要素。

  創新層面的基礎研究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創新人才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挑戰。

  下一步以專項形式鼓勵行業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組成跨行業聯盟,構建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形成發展合力。同時,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布局,推動建立跨學科培訓體系。

  此外,劉斌表示,應該在制度方面進行創新,加強頂層設計。比如,加大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稅比例、加強國際交流與借鑑、因地制宜進行政策和制度創新等。

更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