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汽車消費市場強勢復甦,2022年國內汽車產值達到全國GDP占比15%。當下,產業正在逐步回暖,未來汽車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供應鏈不暢情況明顯緩解,多家車企月交付量均達到1萬輛以上。在促汽車消費政策的刺激下,車市持續回暖,車企也陸續推出新車型,並加速產能擴張,滿足市場需求。
供應鏈恢復,疊加政策刺激、消費旺盛,助推了6月車企交付量大幅提升。主要造車新勢力企業6月交付量集體破萬輛,小鵬汽車領跑。6月,小鵬汽車交付量近1.53萬輛,同比增長133%;哪吒汽車高歌猛進,交付量近1.32萬輛,同比增長156%,環比增長20%,實現連續24個月同比增長;理想汽車交付約1.3萬輛理想ONE,同比增長68.9%;蔚來交付量重回萬輛,共交付新車約1.3萬輛,同比增長60.3%,創月度交付量新高。
造車新勢力企業上半年交付量保持了高增速。2022-2027年中國汽車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1-6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6.9萬輛,是去年同期累計交付量的2.2倍;蔚來交付新車5.08萬輛,同比增長21.1%。近期密集出台的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為汽車市場的升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部分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購稅政策實施首月,全國共減徵車購稅71億元,減徵車輛109.7萬輛。從排氣量來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徵稅款34億元,占比約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車減徵稅款37億元,占比約52%。
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購稅。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劉運毛表示,此次車購稅優惠政策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惠及範圍「再擴大」,能夠享受減征政策的乘用車排量限制從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發力「更應時」,明確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購置的符合條件的乘用車均可享受減征政策,有利於快速、有效拉動汽車消費;三是政策調控「更精準」,提出了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限制條件,以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精準調控的作用,惠及大眾消費。此外,多地發放汽車消費券刺激消費。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前5個月,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發布汽車消費支持政策,補貼金額共計上億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車市銷量環比改善明顯,增長動能強勁。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1日至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42.2萬輛,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37%;乘用車廠商批發150.4萬輛,同比增長40%,環比增長34%。乘聯會預計,2022年6月新能源汽車零售近50萬輛,或創歷史新高。
短期來看,汽車企業面臨供給能力受限、消費動力轉弱雙重挑戰,應堅持需求側先行、從供需兩端綜合發力助力汽車市場回暖。一是加快提振汽車市場消費信心。積極出台增加汽車消費補貼、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新增購車指標、加大汽車消費金融服務支持、減免車輛購置稅等政策,提升居民消費意願及消費信心,尤其是無疫情地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挖掘汽車消費潛力,帶動全國車市復甦。二是穩步恢復汽車企業供給能力。積極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支持龍頭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根據供應鏈運轉情況協調製定復產計劃;目前物流遇阻仍制約汽車行業復工復產效率,應加快物流通行證審批流程,推動非接觸式或點對點貨物運輸,藉助大數據等手段實施精準通行管理,加快恢復物流運輸;建立供應商紅黃燈監測制度,按照庫存天數對供應商進行分類管理,對紅燈供應商(庫存小於3天)進行重點幫扶。
中長期來看,疫情環境中供應鏈暢通高效穩定問題凸顯,汽車行業應優化供應鏈管理方式,提高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一是加強供應鏈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龍頭車企應主動梳理自身供應鏈,建立供應鏈風險常態化監測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區域內供應鏈應急體系建設,提高供應鏈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二是推動供應鏈體系本地化、多元化、標準化。車企應積極推動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就近建廠,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制定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替代方案、建立供應商備選庫等,實現供應渠道多元化、地域分布多元化;協同上游零部件供應商提高零部件標準化程度,以增強零部件通用性。三是加強整零戰略合作。車企應積極與重要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戰略合作,採取參股、控股等方式進行深度綁定,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期合作關係,以提升供應鏈控制能力。
汽車市場迎集中爆發期,得益於當下我國汽車政策多重利好的緣故,2022年國內汽車走勢呈快速復甦狀況。汽車消費刺激政策陸續出台,勢必會對汽車銷量產生推動,未來有望實現正增長。
以上就是汽車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