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全球製造業表現持續低迷,引發各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數據顯示,2025年4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較3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且連續2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這一趨勢反映出全球經濟面臨的壓力,也凸顯了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4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49.1%,較3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於50%。這一數據表明,全球製造業已連續2個月運行在收縮區間,顯示出全球經濟承壓的態勢。製造業作為經濟的重要支柱,其表現直接反映了整體經濟的健康狀況。當前,全球製造業的持續偏弱,無疑為全球經濟敲響了警鐘。
4月份,亞洲製造業PMI為50%,較3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降至榮枯線水平。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亞洲發展中國家應充分利用國內市場需求優勢,堅定推進產業升級、經濟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以抵禦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亞洲各國應繼續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發展,通過加強合作,深化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增強亞洲區域發展的韌性,從而應對全球範圍內不確定風險的衝擊。
非洲製造業在4月份重回收縮區間,其穩定性依然較弱,波動較為明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給非洲產業鏈和供應鏈升級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倒逼非洲各國積極通過《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促進非洲內部貿易和投資,提升非洲在全球貿易摩擦中的抗風險能力。此外,加強對外貿易格局的多元化布局也成為非洲各國規避外部風險的首要選項。
4月份,歐洲製造業PMI為48.4%,較3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略高於48%;美洲製造業PMI為48.4%,較3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於49%,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顯示美洲製造業繼續在收縮區間。歐洲製造業目前仍處於收縮態勢,歐元區經濟下行風險顯著增加。核心通脹數據的上升,為歐洲央行之後的貨幣政策決策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通脹壓力擔憂也有所上升。
全球製造業的持續低迷,反映出全球經濟面臨的巨大壓力。各國應在尊重各方平等權利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繼續加強多邊經貿合作,推動貿易便利化。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提升抗風險能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技術創新,全球製造業有望逐步走出低谷,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