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加速,如何通過數位化轉型彌合老年人與數位技術之間的鴻溝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16億,這一趨勢正推動各國加快制定適老化數字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包容性數字經濟通用要求與指南》(ISO 25556:2025)的發布,標誌著國際標準化工作首次以系統化框架回應老齡化社會的數位化需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該由中國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老齡人口視角下的數字經濟標準,明確了適老化設計的基本原則與關鍵要素。通過構建統一的技術規範和評價體系,為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實施路徑。標準特別強調技術普惠性,要求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老年人使用數字服務的認知門檻和技術障礙。
針對在線購物、數字醫療等八大老年人高頻參與的數字經濟場景,該標準提出了具體的應用指南和實踐案例。例如在智慧出行領域,建議通過語音交互和大字體界面優化導航系統;在社交媒體方面,推薦設置一鍵求助功能與反網絡詐騙提醒機制。這些細化方案覆蓋了老年群體日常生活的核心需求,為彌合數字鴻溝提供了科學依據。
制定過程中匯聚了20餘國的專家團隊,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社會學家、工程師和法律學者共同參與技術研討與案例驗證。聯合國人口司最新預測顯示,今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14.2億,這意味著該標準的推廣將直接影響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通過建立多語種版本和技術培訓體系,各國可因地制宜地完善適老化數字基礎設施。
作為首個系統性老齡數字經濟國際標準,其成功制定體現了中國在數位化轉型中的創新實踐與責任擔當。該標準不僅整合了我國智慧社區建設、無障礙金融服務等實踐經驗,更通過量化指標和評估框架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案模板。
總結而言,《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包容性數字經濟通用要求與指南》填補了國際標準化領域的空白,構建起連接技術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橋樑。這項凝聚全球智慧的標準體系,既回應了數字時代的老齡化治理需求,也為未來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隨著標準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實施,必將加速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數字經濟生態,讓銀髮群體平等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普惠福祉。
更多數字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數字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