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主辦的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召開,聚焦"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主題。會議期間,國際投資機構代表指出,在全球經濟格局重構背景下,中國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機器人及生物製藥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正重塑全球產業生態。特別是機器人行業被視為繼電動汽車後的下一個萬億級賽道,其節能減碳特性與智能化潛力將深刻影響未來經濟圖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際投資機構認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重構產業鏈條。從算力基礎設施到算法開發,中國企業在晶片設計、雲計算服務和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當前全球AI算力需求年增長率超40%,而中國相關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已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8倍。
在半導體領域,中國正加速攻克高端晶片製造瓶頸。今年前季度數據顯示,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7%,關鍵製程工藝良品率提升至92%。投資機構指出,隨著本土供應鏈的完善,預計到2026年國產替代率將突破35%。
專家分析顯示,當前機器人產業正處於爆發前夜。工業機器人密度方面,中國已從五年前的每萬人78台提升至192台,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三年複合增長率達41%。特別在醫療康復和物流配送領域,智能機器人正以年均65%的速度疊代升級。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專利出口量占全球30%,新藥研發管線數量穩居世界第二。其中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前沿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海外臨床試驗申請通過率較三年前提高28個百分點。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醫療消費升級,預計未來十年該市場規模將擴大三倍。
ESG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披露水平正加速向國際標準靠攏。今年新增300餘家重點企業發布獨立ESG報告,碳排放核算體系覆蓋率達85%,較五年前提升47個百分點。監管層通過"雙碳"政策引導和持續督導機制,推動企業將ESG管理深度融入戰略規劃。
總結來看,中國在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正形成新的投資引力場。人工智慧、半導體、機器人與生物製藥四大板塊構成核心增長極,而ESG標準的完善則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動能。在全球資本尋找"去美元化"替代方案的背景下,中國市場憑藉技術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已成為全球投資者戰略布局的關鍵陣地。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