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2025年5月起,上海至美國西海岸的貨櫃船運輸市場重現火爆景象,美線訂單激增導致艙位供不應求。儘管貨量驟增使部分航線出現臨時性運力緊張,但上海港口、物流企業與外貿企業憑藉供應鏈韌性及技術優勢,展現出應對周期波動的戰略定力。數據顯示,5月最後一周上海港美線出口箱量環比增長近五成,而市場預計6月初運力將全面恢復至常態水平。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貨櫃船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中美雙方於5月中旬宣布對部分商品互降關稅後,沉寂多時的美線貿易迅速回暖。美國買家為應對潛在成本波動,主動增加庫存儲備並激活暫停訂單。某國際物流平台數據顯示,近期新增訂單中約30%來自此前觀望的企業客戶,其中部分採購需求已延伸至2025年聖誕季備貨周期。這一波"搶購潮"直接推高了美線運量,使原本因關稅調整而收縮的艙位供給再度承壓。
航運企業此前為應對4月需求下滑,曾大幅削減美線班次並轉移運力至其他航線。隨著訂單回暖,船公司正加速恢復運力配置,但受船舶周轉周期限制,部分艙位短期內仍無法完全釋放。以5月19日至25日為例,上海港美線周出口量達5.9萬標箱,較前一周增長49.4%,而同期可用艙位僅恢復至正常水平的80%左右。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主要船公司已啟動加班船計劃,預計6月初運力可完全匹配市場需求。
作為全球貨櫃吞吐量最大的單一港口,上海港通過動態調度機制快速響應需求變化。在美線班輪恢復至每周42班的常態水平後,碼頭作業效率持續提升。上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建立船舶到港優先處理機制,並為加班船開闢綠色通道。這種彈性應對能力有效緩解了艙位緊張壓力,使港口整體運作維持高水準。
面對關稅壁壘與物流波動,具備技術專利和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展現出更強抗風險能力。某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透露,其核心產品因無法被海外替代品取代,在最困難時期仍保持穩定出貨節奏。此外,跨境電商平台數據顯示,美國買家對"中國製造"的品質認可度持續走高,部分採購方甚至願意承擔額外成本確保供應鏈安全。
隨著運力逐步恢復與訂單持續釋放,相關企業正積極布局下半年市場。某貨代機構預測,6月亞洲至美線的艙位供給將達100%以上飽和狀態,但價格漲幅可能因新增運力而受到抑制。從長遠看,依託技術創新、品質保障及長期合作積累的信任基礎,中國供應鏈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
這場"爆艙潮"既反映了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也凸顯了上海港在全球航運網絡中的樞紐地位與中國製造的深層競爭力。隨著物流體系快速響應市場波動,以及企業持續強化核心優勢,未來跨境貿易的韌性與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更多貨櫃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櫃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