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科學認知度的提升,食品行業的宣傳內容愈發受到社會監督。2025年8月,某知名零食品牌因在產品廣告中錯誤呈現花生生長方式引發輿論熱議,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企業內容審核的漏洞,更折射出行業發展的深層矛盾。與此同時,我國花生產業正面臨種植技術革新、市場需求變化及競爭格局重塑等多重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花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豆科落花生屬植物,花生獨特的「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特性使其成為農業科普的重要案例。近期某品牌在電商平台發布的廣告中,卻出現花生果實長在樹上、收割機直接採收等明顯違背生物學常識的錯誤畫面。此類失誤反映出企業在內容製作環節對基礎農學知識的忽視——花生子房受精後必須插入土壤發育成果實,「落花生」的名稱正源於這一特性。品牌方雖已致歉並修正素材,但消費者評論直指其「從設計到審核全鏈條缺乏常識」,暴露出企業專業性與嚴謹性的雙重缺失。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該品牌主營收入同比下滑27.21%至28.29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達9355萬元,創上市以來同期最差業績。第二季度表現更為嚴峻,單季營收10.97億元再降23.57%,電商、加盟、直營三大核心渠道全面承壓:電子商務銷售額4.05億元(同比-27%)、加盟業務3.46億元(-31.87%)、直營零售3.48億元(-19.65%)。儘管團購業務逆勢增長12.84%,但整體頹勢難掩。截至二季度末,門店總數縮減至2445家,主動淘汰低效門店的策略背後實為擴張乏力的真實寫照。
在辣味休閒食品細分市場中,該品牌位列第五名,面臨衛龍等頭部品牌的擠壓。行業數據顯示,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而其「高端定位」戰略遭遇市場阻力。當前花生產業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深加工技術推動附加值提升;另一方面低價競爭仍主導大眾消費場景。企業亟需在產品研發、供應鏈效率及渠道精細化運營上尋求突破——例如通過數位化種植優化原料成本,利用AI質檢確保產品一致性,並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體系。
2025年的花生產業正經歷從傳統農業向科技驅動的轉型陣痛。良品鋪子的廣告事件不僅是內容審核疏漏的警示,更是行業在增長乏力期需回歸本質的縮影。未來企業唯有深耕花生全產業鏈優勢,強化科學認知與市場洞察的結合,方能在競爭紅海中重塑根基、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如花生果實深植土壤才能茁壯成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必須建立在紮實的技術積累與消費者需求洞察之上。
更多花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花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