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推進,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迎來重要基礎設施升級節點。最新數據顯示,國投洋浦港10萬噸級公共糧油碼頭項目於2025年6月28日啟動建設,總投資規模達11.17億元(含二期改造),預計投產後將顯著提升區域物流效率,並填補海南專業化糧油中轉設施的空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碼頭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新建10萬噸級公共糧油泊位是此次項目的核心工程。該碼頭岸線長度316米,設計年吞吐量達450萬噸,直接服務於臨港糧油加工企業及「國際健康食品港」建設需求。同時,二期改造將同步推進:3-5泊位由2萬噸級升級至5萬噸級後,年吞吐能力從177萬噸躍升至520萬噸。項目全部竣工後,洋浦港總設計年吞吐量預計突破1550萬噸,較此前的760.4萬噸實現翻倍增長。
此次項目的總投資規模達9.97億元,主要用於建設專業化糧油泊位及配套系統。其中,新建碼頭包含智能化裝卸設備和生產調度中心,以滿足無人化高效管理需求。此外,二期改造項目投資1.2億元,重點強化基礎設施承載力,通過升級5萬噸級泊位實現物流效率的階梯式提升。統計顯示,本次投資將使洋浦港成為海南自貿港內唯一具備糧油專業化中轉能力的公共碼頭。
項目落地對海南自貿港發展具有雙重價值:一方面,新建碼頭終結了海南省長期缺乏專業糧油中轉設施的歷史,完善洋浦港區功能布局;另一方面,智慧化設備和節能環保工藝的應用將推動臨港產業向綠色高效方向轉型。數據顯示,改造後的5萬噸級泊位可服務更多企業客戶,預計區域物流成本有望降低約15%-20%。
通過整合新建與升級改造工程,洋浦港年設計總吞吐量將實現近1倍提升。這一能力跨越不僅鞏固其作為海南最大公共散雜貨碼頭的地位,更將顯著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東南亞及RCEP市場的輻射力。統計模型預測,到2030年,該碼頭可支撐超600億元的糧油產業鏈產值。
以碼頭為支點撬動自貿港發展新動能
洋浦10萬噸級糧油碼頭項目的推進,標誌著海南在基礎設施補短板與產業升級協同上取得突破。通過精準投資與技術創新,該項目不僅解決了區域物流瓶頸問題,更成為連接國際供應鏈與本土產業的樞紐節點。未來,隨著吞吐能力持續釋放,其對自貿港貿易便利化和經濟外向度提升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更多碼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碼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