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與城市化進程深化的背景下,中國建築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傳統基建向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成為必然方向,新能源項目與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激增。作為行業標杆企業,中國能建建築集團以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為核心業務,在2025年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其發展路徑折射出當前建築業轉型的關鍵特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建築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能建建築集團依託科研與管理優勢,持續推動傳統能源業務升級。截至2025年7月,企業承建的百萬千瓦機組達36台、66萬千瓦機組近70台,並完成420餘台同類機組運檢工作。在新疆"疆電入渝"配套工程中,石頭梅電廠1號機組僅用19個月28天實現投產,展現了其在超大型能源基建領域的效率優勢。同時,通過優化燃煤發電技術與環保設施投入,企業助力正寧百萬煤電項目等工程落地,為"隴電入魯"特高壓線路穩定運行提供保障。當前建築市場對傳統能源項目的改造需求持續增長,推動行業向清潔化方向轉型。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能建建築集團實現跨越式突破。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承建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容量已超5000萬千瓦,訂單量較2020年增長7.4倍,業務占比從12.85%躍升至38.47%,印證了建築行業向綠色能源轉型的趨勢。企業重點布局"沙戈荒"基地建設,在鄂爾多斯承建的200萬千瓦光伏項目、新疆天山41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等工程,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當前市場對儲能技術配套與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的投資熱度持續上升,推動建築企業在新能源賽道加速布局。
中國能建建築集團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承接建築面積超8000萬平方米,以"能源+""建築+"模式實現多領域融合。在廣州白雲機場保良北地塊項目中,其成為同批次28家央企中首個完成交房的企業;杭州亞運會配套的智慧快速路工程獲中國鋼結構金獎,彰顯了企業在智能建造領域的實力。同時,合肥中國安全谷等超高層建築項目的落地,印證了市場對高品質公共建築與城市地標的需求增長。當前建築市場正從單一施工向"設計-建設-運維"全鏈條服務轉變。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參與者,中國能建建築集團業務覆蓋24個國家和地區。土耳其胡努特魯電廠憑藉卓越質量成為行業標杆,烏茲別克斯坦光伏項目提前3個月併網,則凸顯了其在海外工程管理上的效率優勢。通過輸出中國標準與技術體系,企業帶動國內裝備、建材出口額顯著增長。當前國際建築市場對清潔能源基建需求旺盛,預計未來五年海外市場將成為中國企業競爭的新高地。
總結
2025年的建築業呈現三大核心特徵:傳統能源基建向低碳化升級加速、新能源項目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智慧建造與綠色標準深度融合。中國能建建築集團通過強化技術研發能力、優化業務結構,在國內市場占據顯著份額的同時,成功開拓海外市場版圖。隨著"雙碳"戰略深入推進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化,建築業將進一步向集約化、智能化方向演進,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企業將引領行業變革浪潮。
(數據截止2025年7月)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