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最新行業數據顯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在政策支持與技術疊代的雙重驅動下,飛行器製造、運營及配套服務領域迎來關鍵機遇期。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近期啟動的一項國家標準研製行動,為國內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飛行器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8月,由高校牽頭的全國性標準化工作在四川正式啟動,聚焦低空飛行器緊固連接技術領域。該標準填補了我國在航空緊固件核心指標領域的空白,將直接服務於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可控目標。參與單位包括省內多家龍頭企業及研究機構,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這一舉措不僅規範了飛行器零部件生產流程,更通過統一技術參數提升產品可靠性,為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全球航空緊固件市場規模超百億美元,我國作為全球最大民用無人機市場及通航產業新興力量,對高精度、輕量化飛行器零部件的需求持續攀升。四川此次標準研製覆蓋材料性能、連接強度等核心指標,針對性解決行業痛點。據企業反饋,標準化進程可使緊固件研發周期縮短30%,生產成本降低20%以上。未來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進,飛行器製造上下游企業的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釋放。
從市場趨勢看,城市空中交通(UAM)、物流無人機等應用場景的拓展,正推動飛行器設計向模塊化、可重構方向演進。此次標準研製不僅涉及傳統緊固件技術,還前瞻性布局智能連接系統,為自動駕駛飛行器和複合材料機身提供適配方案。預計到2027年,符合新國標的緊固件產品將占據國內低空飛行器市場65%以上份額。
四川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標準化實踐,標誌著我國飛行器產業從「跟跑」向「並跑」階段邁進。通過技術標準的頂層設計,既保障了安全底線,又激活了創新活力。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產業鏈協同深化,中國飛行器行業有望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具優勢的地位,為2035年建成現代化低空經濟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更多飛行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飛行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