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保障體系持續優化的背景下,國家醫保局於8月12日公示了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及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初步結果。此次調整首次引入「雙軌制」模式,通過基礎醫保與商業健康險創新藥目錄協同推進,釋放出對藥品市場准入結構優化、保障層次分化的明確信號。數據顯示,超過650個藥品進入初審名單,涵蓋腫瘤治療、罕見病用藥等重點領域,反映了醫藥產業在政策驅動下的競爭態勢與市場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藥品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目錄調整的核心創新在於「基礎保障」與「補充保障」的雙向推進:基本醫保目錄聚焦普惠性需求,側重覆蓋慢性病、常見病等用藥;而商保創新藥目錄則為獨家新藥和罕見病用藥開闢專屬通道。數據顯示,718份申報信息中534個藥品通用名通過初審,其中310個來自目錄外品種,較2024年增加61個,顯示政策對新增藥品的開放態度。
西藥主導格局顯著:目錄外西藥品種占比超八成,涵蓋腫瘤靶向藥(如恆瑞醫藥的曲妥珠單抗類藥物)、罕見病用藥及新型製劑(口崩片、吸入劑等)。中成藥方面,「當歸補血湯顆粒」等經典名方現代化品種首次進入初審名單,體現政策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支持。
首次設立的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共121個藥品通過初審,覆蓋代謝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治療及腫瘤領域。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因價格爭議引發關注的CAR-T產品(如阿基侖賽注射液)被納入其中,顯示商保機制對高價藥品的承接能力。
關鍵品種亮點:
儘管阿基侖賽注射液(120萬元/針)、氯巴占片等高價藥物通過形式審查,但國家醫保局明確強調「保基本」原則——獨家藥品需經談判降價才能納入醫保目錄,而非獨家品種則面臨競價篩選。這一機制將直接影響企業定價策略及市場布局:
國家醫保局特別指出,近期多款納入目錄的藥品出現供應短缺問題,要求企業確保穩定供貨。這一警示凸顯了政策執行中的潛在矛盾:
政策驅動下的醫藥產業重構趨勢
2025年目錄調整通過「雙軌制」搭建起多層次醫療保障框架,既為創新藥提供補充支付通道,又堅守醫保基金可持續性底線。數據表明,西藥尤其是腫瘤及罕見病用藥成為競爭焦點,而高價藥品的准入路徑依賴談判結果與供應鏈能力。未來,企業需深度參與政策協同,在價格策略、生產布局與市場推廣中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方能在政策驅動的醫藥市場變革中占據優勢地位。
更多藥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