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亞洲區壽險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區域市場需求回暖疊加產品創新加速,推動新業務價值(NBV)持續擴張。數據顯示,香港、內地及東南亞市場的強勁表現成為關鍵驅動力,而人民幣匯率波動與財富管理需求則為行業注入新的變量。以下從市場格局、驅動因素及未來趨勢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壽險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友邦和保誠的新業務價值(NBV)增速預計達10%-15%,而中資壽險公司有望以近20%的平均增速領跑,主要受益於利潤率提升。香港作為區域樞紐表現尤為突出:其新單年化保費較疫情前2019年水平增長33%,顯著超出市場對兩家頭部公司的預期(隱含增速約20%)。中國內地移民潮帶來的20萬人口淨流入,疊加本地股市回暖與Hibor下行刺激的保費融資活動,進一步助推銷售韌性。高淨值客戶群體對香港保單收益潛力的認可,使得面向跨境客群的銷售持續強勁,港股通資金流入趨勢印證了這一需求端活力。
指數型萬能壽險(IUL)產品的普及成為行業新增長點,其財富管理屬性吸引高淨值客戶配置需求。銀行系險企憑藉強大的分銷網絡與儲戶資源占據先機,例如主要銀行系險企的躉繳保單平均保費規模突破2000萬美元,銀行渠道貢獻了壽險新單年化保費的47%,其中頭部機構集中度達75%。經紀渠道占比提升至28%,助力新興公司擴大市場份額;代理人渠道則通過服務本地居民儲蓄需求及內地人才流入,維持22%的份額占比,四家外資險企占據該渠道72%的業務量。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年內回升1.65%,為大灣區相關產品銷售帶來潛在利好。銀行系險企可藉此向本地居民推廣人民幣計價保單,同時增強內地客戶購買美元產品的意願(儘管當前人民幣保單占比僅2.5%)。房地產市場的企穩預期將推升終身保障產品需求,銀行渠道憑藉對購房者和儲戶的觸達優勢持續受益。然而,需關注匯率波動風險:若人民幣再次走弱,可能抑制跨境配置動能,但當前市場情緒已部分消化此類不確定性。
來看,2025年亞洲壽險產業呈現多維增長圖景——區域市場需求分化中孕育新機遇,產品創新與渠道整合成為核心競爭力,而宏觀經濟變量則為行業節奏增添變數。隨著財富管理需求持續釋放及跨境客群擴大,頭部機構在銀行、經紀及代理人渠道的布局深度將決定其市場話語權。未來需密切關注Hibor走勢、人民幣匯率政策及房地產市場動向,這些因素共同構成影響壽險產業長期發展的關鍵變量。
更多壽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壽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