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2025年暑期旅遊季進入尾聲,國內文旅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呈現出鮮明的結構性特徵。數據顯示,特色主題游、影視取景地打卡及"演出+旅行"模式成為增長亮點,同時出入境旅遊市場呈現"雙向回暖"趨勢。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共振下,旅遊行業正加速向品質化、多元化方向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暑期旅遊市場延續了上半年的復甦態勢,在政策利好與消費需求升級雙重作用下,旅遊消費呈現"量價分離"特徵。數據顯示,山西大同景區門票銷量同比增長43%,旅遊訂單整體增長超40%,成為增速前三的城市代表。這一現象印證了文化IP對區域旅遊的帶動效應——《浪浪山小妖怪》動畫熱播使永安寺、晉祠水鏡台等取景地搜索量暴漲380%;新疆那拉提景區因電視劇《凡人修仙傳》取景熱度上漲68%,充分體現了"情緒價值消費"對旅遊目的地的重塑作用。
同期,文旅融合創新模式持續發力:主題樂園NPC互動體驗使徐州樂園搜索熱度環比激增3倍,展會經濟帶動效應顯著,如某大型漫展舉辦期間周邊酒店及景點搜索量增長超700%。這些數據表明,在政策鼓勵"旅遊+"業態發展的背景下,市場正從單一觀光轉向沉浸式、場景化的深度體驗。
出境遊方面,暑期長周期出遊特徵顯著推動冰島、奧地利等長線目的地訂單同比增長超50%,泰國普吉島等海島包車度假需求激增170%。同時,國際機票價格窪地顯現——9月中旬從北京直飛曼谷的經濟艙票價約1000元,較國慶期間低近九成,顯示出境游消費決策呈現提前規劃與錯峰趨勢。
入境市場同樣表現強勁:上海、深圳等城市穩居熱門目的地前五,博物館類門票同比增長20%,山西大同、浙江義烏等小眾城市的國際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幅分別達9倍和2.6倍。這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吸引力的增強,也印證了政策對簽證便利化及入境服務優化帶來的積極影響。
當前旅遊市場已顯現旺季前的戰略布局特徵。數據顯示,杭州至西雙版納等熱門航線機票價格回落超50%,酒店均價較平日下降顯著。而8天假期疊加拼假政策(請假3天可連休12天),促使消費者提前規劃:國際機票預訂中選擇晚回的旅客同比增長1.2倍,如北京-曼谷航線延遲返程可節省近九成費用。
行業分析指出,國慶中秋期間酒店價格將環比上漲30%-50%,建議消費者抓住暑期尾聲錯峰出遊或通過靈活拼假優化出行成本。政策層面持續推動的文旅基建完善與業態創新,將進一步鞏固"旅遊+"模式在全年消費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暑期旅遊市場驗證了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協同發展的可行性:文化IP賦能、沉浸式體驗升級及出境雙向流動,共同構建起品質化旅遊的新生態。隨著國慶中秋長假臨近,錯峰出遊窗口期與旺季價格波動將再次考驗消費者決策智慧,而行業持續優化的產品供給和政策支持,將持續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更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