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4年底,國內文旅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2024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人次達32.85億,同比增長20.6%,出遊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加15.2%。這一數據表明,文旅消費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其供給端的結構性調整與需求端的升級疊代正形成雙向互動。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及數位化轉型加速,文旅行業在供需匹配、業態創新和區域協同方面面臨新機遇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文旅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年來,國家通過系統性政策引導文旅產業升級。2024年1月,《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深化「文旅+百業」融合,強化文化賦能和旅遊帶動作用。政策強調以有效供給匹配消費需求,解決資源錯配、需求外溢等問題,並通過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示範城市等載體推動落地。例如,當前全國已建成超20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帶動相關投資規模突破千億元。
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城市的探索取得顯著成果。通過財政補貼、金融工具創新和數位化平台搭建,多地成功盤活閒置資源,推動傳統業態轉型。例如,部分城市將老舊廠房改造為文創園區,結合小劇場、特色書店等業態形成複合型消費場景;夜間公共運輸優化與沉浸式夜遊產品的推出,則進一步激活了「黃金四小時」經濟潛力。這些實踐表明,政策創新正成為文旅市場擴容提質的核心動力。
儘管發展勢頭強勁,文旅行業仍面臨結構性矛盾。一是地域資源開發同質化嚴重,多數景區依賴自然景觀或單一文化符號,缺乏差異化競爭力;二是數位技術應用停留在淺層融合階段,智能導覽、虛擬體驗等場景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三是部分在線平台存在捆綁銷售、節假日漲價亂象,損害消費者權益。此外,針對銀髮群體、Z世代等細分市場的產品開發不足,導致需求響應精準度下降。
為破解上述難題,政策與市場需協同發力。首先,應以國家級夜間經濟集聚區建設為抓手,延長消費鏈條。例如,鼓勵商圈和景區推出主題夜遊項目,並優化交通配套;其次,試點城市可探索「文旅+」跨界融合模式,如體育場館轉型文化娛樂綜合體、歷史街區植入數字藝術展等;最後,通過發行聯名銀行卡、惠民消費券及系列促銷活動,刺激需求釋放。數據顯示,2024年暑期依託此類舉措,部分試點城市的文旅消費額環比增長超35%。
2024年的文旅市場發展印證了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共振的積極效果,但行業仍需在供給質量、數位化深度和區域協同上持續突破。未來,通過強化特色資源開發、深化數智技術應用及規範平台管理,文旅消費有望進一步釋放潛能,成為穩增長、促升級的重要支點。伴隨2025年政策紅利的延續與創新實踐的落地,行業競爭將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形成供需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更多文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