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數據顯示,國內半導體產業在資本運作方面呈現活躍態勢,頭部企業通過戰略性併購加速技術整合與市場布局。據不完全統計,僅2025年8月至9月期間,已有超過10起涉及晶片設計、製造環節的併購交易公告披露,顯示出行業對核心技術和產能擴張的迫切需求。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當前晶片領域資本動向及其背後的產業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晶片設計端,傑華特微電子近期宣布以4.18億元收購新港海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交易完成後將直接和間接持有目標公司35.3677%股份,並委派一名董事。儘管未實現控股權,但此次投資標誌著傑華特在信號鏈晶片領域的布局突破。作為國內領先的電源管理晶片供應商,其產品已覆蓋通訊基站、數據中心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而新港海岸的時鐘晶片技術則填補了高速數模混合IC的市場空白。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時鐘晶片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8%,凸顯該細分領域的戰略價值。
星宸科技以約2.1億元現金收購富芮坤微電子53.3%股權,交易對價對應標的公司整體估值4.1億元。此次控股收購將直接提升星宸在藍牙連接領域的技術能力——富芮坤的雙模藍牙SoC晶片已實現智能家居、工業物聯網等場景量產,並持有24項發明專利及74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根據業績承諾,目標公司在2026-2028年需累計實現淨利潤超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富芮坤車規級產品通過AEC-Q100認證的案例已達行業前列,反映出晶片企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升級的趨勢。
在製造環節,華虹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控股股東持有的華力微電子97.4988%股權。截至2025年6月底,標的資產總額達75.8億元。此次交易將使華虹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擴大約30%,並強化其在55nm/40nm製程的技術協同效應。同期,中芯國際計劃以發行A股方式收購中芯北方剩餘49%股權,目標公司兩條月產3.5萬片的300mm生產線已覆蓋28nm先進工藝節點。分析顯示,國內12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回升至82%,反映市場需求回暖與擴產潮並行的行業特徵。
從交易數據可見,當前晶片領域投資主要圍繞三類資產展開:
1. 技術壁壘型:如富芮坤在藍牙連接IP的全棧研發能力;
2. 產能稀缺性:華虹整合華力微後將新增每月超5萬片12英寸晶圓代工能力;
3. 認證資質價值:新港海岸時鐘晶片在頭部客戶供應鏈中的量產地位不可替代。
併購驅動下的行業變局與挑戰
2025年國內晶片產業的資本運作呈現出清晰的戰略導向——通過技術互補、產能協同和市場卡位構建競爭壁壘。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併購交易規模同比激增67%,但同時也面臨估值泡沫風險及整合效率考驗。隨著全球半導體周期觸底反彈信號增強,頭部企業正以併購為支點,在AI算力、車規級晶片等高增長賽道加速布局,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