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浪潮推動下,中國智能駕駛晶片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與市場競爭。隨著地平線等本土企業突破核心技術壁壘,並依託規模化量產實現千萬級出貨量,行業格局正在重塑。本文聚焦2025年晶片技術特點及競爭態勢,通過分析市場數據與戰略動向,揭示中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如何成為驅動產業增長的核心引擎,以及全球化布局對國產晶片企業的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8月,地平線的征程系列晶片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000萬套,成為國內首個達成該里程碑的智能駕駛企業。自2020年推出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征程2以來,其疊代路線清晰:征程3聚焦L2+輔助駕駛市場,征程5/6系列則覆蓋從城市到高速場景的全工況需求,並於今年實現量產。例如,征程6E/M晶片已搭載於比亞迪、理想等品牌超15款車型,而專攻入門級市場的征程6B晶片一次性流片成功,進一步完善了產品矩陣。
技術特點方面,征程系列以「軟硬一體」為核心策略,通過算法與晶片的協同優化實現算力利用率最大化。例如,征程6P晶片支持200TOPS算力,並集成動態計算架構(DCA),可靈活適配不同場景需求。當前,該系列已賦能長安、埃安等40家車企近400款新車型開發,其中具備中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占比超25%。
當前市場數據顯示,中高階智能駕駛正成為增長主力。地平線上半年財報顯示,其智駕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0%,其中中高階產品貢獻80%的營收。征程6E/M系列憑藉192-384TOPS算力及低功耗設計,在20家車企超百款車型中標,推動平均售價同比提升70%。
然而,技術競爭已從單純晶片性能比拼轉向全棧能力較量。地平線推出的Horizon SuperDrive(HSD)系統即為典型案例:基於征程6P晶片打造的軟硬一體化方案,成為國內首個支持城市複雜場景的城區輔助駕駛系統,並獲得超10款新車型定點。據預測,HSD今年出貨量將達數萬套,2-3年內有望衝擊百萬級規模,直接對標特斯拉FSD的技術路徑。
在本土市場站穩腳跟後,國產晶片企業正通過國際合作拓展全球影響力。地平線已與博世、大陸等國際Tier1供應商達成深度合作,其征程6B/E/M系列通過這些合作夥伴進入海外市場,並斬獲兩家日本車企超750萬套生命周期訂單。此外,大眾集團首款搭載地平線方案的國產車型將於2025年底量產,標誌著合資模式正式落地。
技術競爭維度上,海外晶片企業(如Mobileye、英偉達)仍占據高端市場主導地位,但國產晶片憑藉成本優勢與定製化服務快速滲透中端領域。例如,征程6系列在同等算力下較競品價格低約30%,同時支持車企靈活開發算法,成為10萬-15萬元價位車型的首選方案。
隨著HSD系統量產,地平線開始構建「晶片+數據」雙輪驅動模式。其戰略規劃顯示,未來3-5年目標是讓HSD部署量突破千萬級,這一規模不僅將支撐城區輔助駕駛功能的快速疊代,更可為Robotaxi等高階場景積累關鍵數據資產。某公司高管透露,通過與博世、電裝等合作方的數據協同,地平線計劃在2027年前實現盈利目標,並進一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技術代差。
2025年的中國智能駕駛晶片產業呈現技術突破與市場擴張並行的態勢。征程系列通過覆蓋全場景的晶片矩陣和軟硬一體方案,成功打破外資壟斷;而HSD系統的快速落地,則標誌著國產企業開始主導高階智駕賽道的話語權。未來競爭將圍繞數據閉環、成本控制及全球化供應鏈展開,唯有兼具技術深度與生態廣度的企業,才能在智能駕駛下半場實現可持續增長。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