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2025年的政策導向與技術創新正重塑市場格局。各國政府加碼新能源汽車補貼與基礎設施投資,同時AI算力需求激增推動智能駕駛滲透率突破35%,汽車行業迎來結構性增長機遇。在此環境下,立訊精密憑藉多領域技術協同與全球化產能布局,在半年度報告中交出亮眼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45.03億元(同比+20.18%),淨利潤66.44億元(同比+23.13%)。其汽車業務更以82.07%的增速成為增長核心引擎,凸顯出企業精準把握產業變革的戰略前瞻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各國"雙碳"目標與自動駕駛法規完善的雙重推動下,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立訊精密聚焦智能駕駛系統、高壓線束及熱管理等關鍵領域,上半年實現汽車互聯產品及組件收入86.58億元(同比+82.07%)。通過整合德國萊尼集團的技術資源與本土研發能力,其高壓線束項目已獲得全球頭部車企定點,並在智能底盤領域完成從0到1的突破。值得關注的是,在AI算力推動下,公司液冷解決方案實現商業化落地,預計該業務年內營收將翻倍增長。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鏈壓力,立訊精密依託覆蓋29個國家的105個生產基地構建韌性網絡。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建立的區域性中心工廠,既符合各國關稅優惠政策導向,又通過模塊化生產降低貿易摩擦風險。以汽車業務為例,其美洲基地已實現域控制器本地化供應,歐洲產線完成萊尼整合後客戶滿意度提升27%。這種"區域閉環+全球協同"模式,使其在政策波動中保持產能穩定性與成本競爭力。
立訊精密通過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精密製造優勢,正向汽車智能化領域深度滲透。其開發的智能座艙系統已進入頭部車企供應鏈,並自主研發出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輔助駕駛硬體模塊。在技術協同層面,公司將AI手機研發中的熱管理經驗遷移至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使散熱效率提升18%。同時,通過收購某系統集成業務擴展非蘋果客戶矩陣,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TOP2智能駕駛Tier 1供應商的地位。
伴隨香港上市申請的推進,立訊精密將募集資金重點投向汽車電子領域:計劃在匈牙利建設域控制器超級工廠,在中國武漢擴建高壓線束產線,並在全球研發中心部署AIoT測試平台。這些舉措不僅響應歐盟碳關稅政策要求,更通過技術壁壘構建實現"30%產品系列進入全球行業無人區"的願景。
來看,立訊精密已形成"汽車+通訊+消費電子"三輪驅動格局,在2025年這一產業變革關鍵節點,其通過精準把握政策方向、加速技術跨界融合、完善全球化布局三大路徑,成功將地緣挑戰轉化為戰略機遇。隨著智能駕駛滲透率突破臨界點與AI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升級,這家精密製造龍頭正以創新者的姿態重新定義汽車產業生態邊界。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