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化工行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發布為市場注入新方向。在產能優化、結構升級與新興需求驅動下,2025-2026年化工產業鏈將經歷顯著調整。本文結合政策指引與產業數據,解析不同細分領域的供需變化及投資機遇,並梳理未來兩年化工市場的核心邏輯與風險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化工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煉油、乙烯、PX等傳統領域產能已處於高位。政策明確「不涉及現有裝置去化」,重點轉向控制新增產能投放節奏及推動存量改造。例如,煉油行業要求「減油增化」提升化工品產出比例,預計2026年合成樹脂、乙二醇等基礎品供給將顯著增加。短期來看,需求端受傳統行業復甦乏力拖累,疊加原油價格波動有限,多數化工品價格仍以區間震盪為主。
2024-2025年國內PX無新增產能投放,政策「科學調控」進一步鎖定供應端。與此同時,下游PTA行業正經歷新一輪擴產周期,預計2026年前後將放大對PX的需求缺口。數據顯示,當前PX庫存壓力較低,進口補充空間有限,供需錯配或推動其價格中樞穩步抬升,成為傳統化工品中表現最強勁的細分領域。
儘管政策延緩了乙烯新增產能增速,中國仍處於全球產能擴張周期。2025-2026年國內乙烯產量預計同比增長約8%,而全球乙烷裂解裝置投產將加劇供給壓力,導致價格波動收窄。然而,在高端領域如POE(聚烯烴彈性體)等新材料上,受益於新能源需求增長,高附加值產品有望承接產業鏈利潤轉移。
作為被政策明確提示風險的品種,甲醇當前港口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儘管短期價格受高庫存壓制,但新增產能擴張將得到有效遏制,為2026年下游化工及新能源需求回暖後的需求釋放奠定基礎。預計甲醇市場將在周期底部逐步企穩,並伴隨波動率收窄。
1. 高端精細化工:電子化學品、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領域,因新能源和集成電路產業需求剛性增長,將保持高盈利水平;
2. 低碳轉型產品:綠氨、碳纖維複合材料等綠色化工品,在政策支持下加速產業化進程,打開增量市場空間;
3. 存量優化企業:具備技術優勢與一體化布局的煉化龍頭,通過「減油增化」和老舊裝置改造提升盈利韌性。
2025-2026年化工行業在政策引導下呈現明顯分化格局。短期看,傳統大宗品受供需寬鬆壓制,但結構性機會存在於PX等供需錯配品種;中長期則聚焦高端製造與綠色轉型賽道。投資者需關注政策執行節奏與需求端復甦時點,把握「控新增、改存量」帶來的產業重構機遇,在波段操作中規避高庫存品種的近端風險。隨著產能優化目標逐步落地,行業利潤率有望在2026年回升3-5個百分點,形成總量穩定與結構升級並進的新局面。
更多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