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化工市場持續領跑全球增長,外資企業加速本土化創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化工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化工行業規模突破16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5%,成為驅動全球產業鏈升級的核心引擎。在此背景下,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通過深化在華投資與研發合作,展現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從長三角研發中心到華南一體化基地的布局,巴斯夫正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推動中國化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4年底,巴斯夫在中國累計建設了30個生產基地,業務覆蓋從基礎化學品到高端材料、新能源解決方案等全產業鏈。其大中華區銷售額已超過集團全球總營收的13%,成為繼歐洲市場後的第二大戰略增長極。
在華深耕140年間,巴斯夫通過本土化生產與研發網絡構建核心競爭力:
巴斯夫大中華區負責人表示:「中國化工行業的增量貢獻將占未來十年全球新增需求的70%,這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作為巴斯夫在華單筆投資額最大的項目(100億歐元),湛江一體化基地正成為其亞太區戰略支點。截至2024年底,首套工程塑料裝置與熱塑性聚氨酯生產線已投產,後續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材料等高附加值領域。
區域協同效應顯著:
該基地的建成不僅強化了巴斯夫在中國化工產業鏈中的地位,更推動華南地區形成從基礎化工到高端製造的完整產業集群。
面對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爆發式需求,巴斯夫通過產學研協同加速技術研發:
數據顯示,巴斯夫中國研發團隊規模突破1,200人(占在華員工總數約10%),累計完成超200個聯合研究課題,覆蓋綠色工藝、數位化生產及循環經濟等領域。其本土化創新能力正成為吸引跨國企業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
中國化工市場潛力與巴斯夫戰略升級的雙向賦能
基於2025年最新統計,中國化工行業的市場規模與外資吸引力均居全球首位。巴斯夫通過「多基地協同+全產業鏈創新」的戰略布局,在華投資已超170億歐元,並在新能源材料、低碳技術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隨著湛江一體化基地逐步投產及本土研發網絡的深化,其不僅鞏固了自身作為全球化工巨頭的地位,更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型。未來,巴斯夫與中國市場的深度綁定將繼續成為跨國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經典範例。
更多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