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出口受阻引發的供需格局變化
2024年國內化工市場中,苯胺行業以20.9%的增速成為明星板塊,其高利潤驅動下企業滿負荷生產。然而進入2025年後,該產業鏈遭遇顯著下行壓力:截至5月底,苯胺產量同比收縮6.2%,開工率一度跌至歷史低位65%。這一轉變不僅關乎自身基本面,更通過純苯原料端形成負反饋效應,成為當前化工行業研究的關鍵課題。
我國苯胺產業鏈長期依賴出口驅動,尤其在MDI等下游產品領域。數據顯示,2025年1-5月苯胺累計出口量達13.56萬噸,同比增加6.35萬噸,看似延續增長態勢,實則結構性風險已悄然顯現。印度自2024年9月啟動的反傾銷日落複審調查,在2025年4月最終裁定維持36.9%-121.79美元/噸關稅,併疊加BIS認證新規導致物流成本上升7-9%。儘管這些措施延續了既有政策框架,但更大的風險來自下游MDI出口端的劇烈波動。
美國市場對MDI發起的"雙反"調查成為關鍵轉折點。2025年2月,當地企業聯盟指控中國產品存在305.81%-507.13%傾銷幅度及政府補貼問題,觸發貿易救濟程序。若最終裁定成立,出口美國的MDI將面臨最高507%反傾銷稅疊加35%關稅,直接導致2024年每月超2萬噸的對美出口量近乎歸零。統計顯示,2025年前五月聚合MDI淨出口量同比驟降46.31%,僅20.24萬噸,其中美國市場占比萎縮90%以上。
下游需求收縮迫使企業主動減產。2025年二季度MDI行業平均開工率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個百分點,直接拉低苯胺消耗量。當月苯胺開工率跌至65%的歷史低位,利潤中樞跌破千元大關,形成"出口承壓→裝置降負→原料需求減少"的傳導鏈條。這種負反饋效應正通過純苯這一核心原料向更廣泛化工領域擴散,2025年下半年苯胺產量預計同比繼續收縮,進一步加劇產業鏈調整壓力。
儘管短期面臨出口壁壘強化帶來的陣痛,但國內化工產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MDI企業正通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轉移部分產能,同時推動高端化產品開發以提升附加值。預計2025年全年苯胺產量將出現負增長,但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構完成及技術壁壘突破,行業有望在2026年後實現結構性復甦。對於純苯而言,需警惕苯胺需求持續低迷對市場平衡的衝擊,同時關注下游其他領域如聚氨酯、染料行業的替代性消費潛力。
2025年苯胺產業鏈遭遇的困境本質是全球化貿易規則調整與國內產業周期疊加的結果。出口受阻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重塑了化工行業供需格局,更凸顯了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未來需重點關注MDI出口市場多元化進展及技術升級成效,在挑戰中把握結構性機遇,為純苯等基礎原料市場尋找新的平衡點。當前時點(2025年7月),政策博弈與產能調整仍是主導短期走勢的核心變量,行業回暖仍需等待外部環境改善的明確信號。
更多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