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滲透的時代背景下,半導體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石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半導體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區域創新集群效應顯著增強。以深圳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憑藉政策驅動、資本集聚和產業鏈協同優勢,成為全球半導體生態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本文結合最新行業數據及市場動態,解析深圳在2025年灣區半導體產業博覽會中展現的前沿趨勢與戰略舉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564億元,同比增長26.8%;2025年上半年產業規模已突破1424億元,增速保持在16.9%。這一增長得益於政策、資金及人才的多維賦能:深圳設立首期50億元規模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並通過「六個一」工作體系(基金、展會、論壇、協會等)加速創新要素聚集。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將於10月15日-1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展覽面積從首屆4萬平方米擴展至6萬平方米以上,吸引超60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覆蓋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環節。展會同期舉辦的國際光刻大會、RISC-V生態論壇等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技術協同創新。
在硬體端,深圳企業正通過自主研發打破國外壟斷。以新凱來為代表的本土廠商計劃在本屆展會上推出6大類31款半導體設備,涵蓋刻蝕、沉積等關鍵工藝環節。其子公司獨立參展的多領域創新成果,將展現中國企業在先進位程設備領域的技術儲備。
從投資視角看,2024年深圳半導體產業基金重點投向光刻膠、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領域,預計未來三年將帶動超百億元社會資本進入產業鏈薄弱環節。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突破與規模化生產加速,本土供應鏈的市場占比有望在2025年底提升至35%以上。
作為深圳東部核心增長極,龍崗區通過138公頃羅山科技園建設,打造集研發、製造、人才培育於一體的半導體產業集聚區。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區域已聚集215家產業鏈企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規模。其創新舉措包括:
本屆博覽會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龍頭企業參展,包括美國應用材料、日本東電、德國默克等跨國巨頭,同時35%的海外展商明確表示將擴大在華投資規模。值得關注的是:
展望
2025年深圳半導體產業博覽會不僅是一場技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為觀察全球半導體生態重構的重要窗口。數據顯示,深圳通過政策引導、資本投入與空間布局優化,已實現從「跟隨者」向「並跑者」的跨越,並正向「領跑者」目標邁進。隨著國產替代加速和全球化合作深化,預計到2030年,深圳半導體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成為驅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升級的核心引擎。此次展會釋放的多重信號表明: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以創新驅動、生態協同的姿態,在全球競爭中開闢新賽道。
更多半導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半導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