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海市以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加速推進前沿技術與未來產業發展。通過系統性政策支持、重點企業培育及產業鏈協同創新,上海正成為國內半導體領域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的核心高地。以下從政策導向、重點領域及戰略路徑三個維度,解析其核心舉措與成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上海市圍繞「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遠三期推進半導體及相關領域發展。2025年數據顯示,在政策層面強化了對第四代半導體、矽光晶片、6G通信等技術的專項扶持力度,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貼及場景開放等手段,降低企業創新成本並加速技術轉化。例如,針對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環節,政策明確要求構建本土供應鏈閉環,目標到2025年實現核心環節國產化率提升至40%以上。
在半導體產業關鍵賽道中,上海正重點支持兩類企業發展方向:一是以矽光晶片、第四代半導體(如碳化矽)為代表的成熟技術產業化企業,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和應用場景拓展,推動其進入全球供應鏈;二是量子計算核心器件、可控核聚變能源系統等前沿領域初創企業,聚焦技術路線收斂與可行性驗證。例如,在6G通信領域,政策已引導本地頭部企業聯合高校開展太赫茲頻段晶片研發,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3項關鍵技術標準制定。
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複雜性與長周期特性,上海採取分層推進策略。近期(1-3年)聚焦降低成本與提升可及性,如細胞治療領域生物製造晶片的規模化生產;中期(3-5年)強化場景驗證,例如類腦智能晶片在智慧城市中的試點應用;遠期則布局量子計算核心部件、再生醫學用半導體納米材料等顛覆性技術攻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已在可控核聚變靶向材料研發中取得階段性突破,相關企業獲得超15億元專項基金支持。
而言,上海市通過精準的半導體政策設計與重點企業培育體系,在技術研發、產業生態和市場應用層面形成閉環。其策略既注重矽光、6G等技術的快速商業化落地,又前瞻性布局量子科技、第四代半導體等未來方向,為2030年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奠定基礎。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產業鏈協同深化,上海有望在半導體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關鍵跨越。
更多半導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半導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