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光伏產業加速疊代背景下,中國多晶矽市場呈現供需雙穩態勢。截至2025年10月中旬,N型復投料及顆粒矽主流成交價均維持在5萬元/噸附近波動,反映供應鏈進入階段性平衡區間。隨著下游產能擴張與技術升級同步推進,行業正經歷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多晶矽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本周數據顯示,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5.32萬元/噸,顆粒矽均價5.05萬元/噸,環比均未出現波動。交易活躍度下降顯著,主流企業周內僅完成2-3單大宗採購。這種價格持穩局面主要源於兩方面因素:其一,下游矽片企業庫存水平維持在合理區間,按需採購特徵明顯;其二,上游部分生產企業因設備檢修或產能調整導致可售量接近上限,市場供應端主動收縮。
當前供應鏈呈現出"需求端剛性支撐+供給端柔性調節"的新型平衡模式。儘管頭部企業開工率保持在80%以上,但庫存管理策略趨於保守,採購頻次從周度調整為月度節奏。值得注意的是,顆粒矽與傳統復投料價差收窄至0.27萬元/噸,反映出兩種技術路線市場接受度持續趨同。這種技術路徑的多元化發展,為下游企業提供了更具彈性的成本控制方案。
從季度數據看,11月發貨期已提前鎖定部分訂單,顯示供應鏈對四季度需求預期保持謹慎樂觀。隨著N型電池滲透率突破45%關鍵節點,高品質多晶矽的需求剛性將進一步強化。預計到2026年,具備連續直拉法或閉環純度控制技術的企業將掌握更多定價權。行業洗牌加速背景下,產能規模與工藝先進性的雙重門檻將持續提升。
在當前庫存周期中,產業鏈各環節通過動態調整實現自我平衡。短期內價格波動幅度料將控制在5%以內,但技術疊代帶來的成本曲線分化將成為長期競爭核心要素。2025-2027年期間,具備垂直整合能力的企業有望率先突破"GW級產能+噸均能耗<60kWh"的技術經濟指標,引領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而言,當前多晶矽市場在供需雙穩基礎上正孕育結構性變革。價格體系的短期穩定性為技術升級創造了窗口期,而顆粒矽與復投料的技術路線競爭、供應鏈韌性建設以及能效標準提升等核心要素,將持續塑造未來3-5年的產業格局。隨著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全面到來,多晶矽作為關鍵原料的戰略價值將更加凸顯,推動全產業鏈向綠色製造與智能製造方向縱深發展。
更多多晶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多晶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