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我國多晶矽行業在光伏、半導體等領域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底,國內多晶矽產能已突破150萬噸/年,占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在此背景下,工信部於2025年7月發布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旨在通過強化監管推動行業能效升級與綠色轉型。本文結合政策文件及產業動態,分析當前技術特徵、發展趨勢及政策導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多晶矽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多晶矽生產以改良西門子法為主流工藝,占總產能比重超95%。該技術通過氯化氫與高純矽粉反應生成三氯氫矽,再經還原爐高溫分解製備高純多晶矽,全流程需嚴格控溫控壓,並配套尾氣回收系統以降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據最新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重點企業平均電耗已降至65kWh/kg以下,較2018年下降32%,但仍有約15%產能未達《矽基材料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9440-2022)准入值。
根據工信部專項通知要求,本次監察將聚焦三方面:
1. 能效標準執行情況:對未達68kWh/kg基準值的企業開展強制性能源審計;
2. 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核查廢氫綜合利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等低碳技術應用進度;
3. 產業鏈協同優化:重點監測江蘇中能矽業、陝西有色天宏瑞科等頭部企業與下游光伏組件廠的綠電直購合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企業因已納入國家級節能監察任務清單(工信廳節函〔2025〕223號),本次地方核查將側重於其餘87%未達標的中小企業群體。截至2025年6月,全國已有14省完成首輪企業自查,整改後綜合能效達標率提升至79%。
當前技術疊代呈現兩大趨勢:
政策方面,《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國辦發〔2024〕54號)明確要求監察工作不得干擾正常生產秩序,需採用"線上監測+現場抽查"相結合方式,並建立企業能效異常預警機制。這一導向將推動行業形成"技術升級-監管優化-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環。
結語
在碳達峰目標約束下,多晶矽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的關鍵階段。通過本次專項監察強化標準剛性約束,預計到2025年底全行業平均電耗可降至60kWh/kg以下,為光伏平價上網提供更低成本的原材料支撐。企業需主動對接政策要求,在工藝升級與綠色供應鏈建設中把握髮展機遇,共同推動我國半導體及新能源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更多多晶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多晶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