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AI核心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加速成型
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滲透各行業的背景下,2025年全球AI核心產業規模預計突破4000億美元,而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為企業出海的關鍵壁壘。2025年10月,第二十二屆上海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在松江區舉行,聚焦人工智慧時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同期舉辦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智慧財產權論壇進一步探討了區域協同創新機制。論壇成果顯示,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布局持續深化,企業出海風險防控需求顯著增長,政策支持與產業協同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論壇期間,國家級「海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上海松江分中心」正式揭牌。該機構通過專家智庫建設、企業需求調研及個性化指導,為企業提供海外智慧財產權戰略布局建議與糾紛應對支持。例如,在專利侵權或商標搶注事件中,分中心將聯合專業資源提供公益性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海外市場規避侵權風險。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企業海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同比增長23%,其中AI領域占比超40%,凸顯了此類服務的重要性。
論壇開幕式同步發布了「松江區6G信通智能技術產業專利聯盟」。該聯盟由松江區多家企業聯合發起,旨在整合6G通信、智能感知、衛星網際網路、先進晶片設計等關鍵領域的技術資源。聯盟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同類專利聯盟數量較少,松江通過聚集本地及跨區域優質企業,形成上下游協同的創新網絡,共同推動智慧財產權的聯合研發與維權。例如,聯盟將繪製產業智慧財產權地圖,為成員單位提供研發方向決策支持,避免重複投入與技術壁壘。
論壇現場發布的《松江區高端儀器儀表產業規劃專利導航研究成果》顯示,該區在傳感器技術、智能控制系統等AI關聯領域已形成專利集群。通過系統分析全球技術發展趨勢,松江區正引導企業聚焦高價值專利培育,提升核心競爭力。例如,在6G通信領域,聯盟成員已聯合申請相關專利超200項,覆蓋晶片設計、數據傳輸等關鍵技術環節。此外,專利聯盟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動成員單位研發投入增長30%,進一步鞏固區域創新優勢。
來看,2025年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已進入深化階段。從政策支持到產業聯盟建設,從風險防控到技術研發協同,相關舉措不僅回應了企業出海需求,更通過數據驅動的專利導航策略,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性保障。隨著全球AI競爭加劇,我國通過區域協同與政策賦能,正加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