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中國紡織機械出口特點及優勢

中國紡織機械出口特點及優勢

2011-01-01 08:58: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統計,截止2010年10月份,我國紡機總產值為738.81億元,出口額為12.69億美元,僅占當期產值13%。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紡機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6.61億元,同比增長48.58%,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61.62億元,同比增長46.17%;實現利潤總額34.18億元,同比增長1.72倍,比利潤率最高的2007年同期增長62.85%;完成出口12.42億美元,同比增長44.82%。紡機行業贏利能力全面提升,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最好狀態。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0年一季度義大利紡織機械訂單增長41%,其中來自中國的訂單增長了110%,達到7000萬歐元,來自印度的增長78%,達到2300萬歐元。德國紡織機械今年一季度的訂單增加了130%,預計德國紡織機械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將比2009年增加30%~35%。
  
  恆天重工(原鄭紡機)副總經理蒙?分析說:「這些數據反映出「十一五」期間紡機產品出口增幅驚人。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間,紡機產品出口也突破了出口產品單一的瓶頸,朝著產品類別豐富的方向發展。

  在所有出口產品中,針織設備成為放機行業出口額最高的產品,其次是印染設備和零配件,徹底打破傳統的以出口細紗機為主體的格局。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紡機出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再僅僅依靠棉紡細紗機獨走天下了。毫無疑問,全球紡織產業向亞洲轉移為我國紡機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作為在中國出口總量中占有重要份額的傳統優勢產業,紡機產品出口在過去五年裡增速最快,出口品種也最多。從增長速度來看,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的第一年,紡機產品出口突破十億美元的大關,達到12.37億美元,是「十五」期間出口量5億美元的兩倍多。2007年繼續增長,超過15億美元;儘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至2009年的年出口額,從15.67億美元降至12.11億美元。但到了2010年,我國紡機出口額再度回升,僅1-10月出口就達13.96億美元。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額可超過16億美元。

  中國與東協各國建立經貿聯繫,既為中國紡機業的發展創造機遇,又為中國優秀紡織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條件。2010年1月1日,我國與東協十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並建立了自由貿易區,由於這些國家大多為紡機需求大國,與他們建立聯繫更好地拉動了我國紡機零配件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自由貿易區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優惠政策及其風險評估等,為投資方提供了保護,也方便東協各國對貿易品的質量技術提出要求與準則。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分析說:「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東協投資辦廠,開辦合資企業,興辦專業市場,設立維修,培訓基地等。如:天虹紡織集團三年內在越南共投資建設了35萬錠,所用設備全部是中國恆天集團所屬紡機企業生產的棉紡成套設備。再者,伴隨全球經濟的逐漸復甦,紡織企業生產態勢逐步回升,加快了出口步伐。近幾年,中國紡織業一直致力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使得這種調整和升級要求變得更加迫切。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也迫使企業通過新技術新裝備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用工。因此,即使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我國棉紡織業投資總額仍然保持增長,行業先進設備擁有率繼續提高。自動落紗長車、清梳聯、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如何改善??紡機業的「十二五」發展提議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對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積累資金、出口創匯?繁榮市場、提高城鎮化水平、帶動相關產業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鑑於國內紡機市場的飽和局面,開拓國際市場一度被中國紡織機械行業視為發展出路之一。那麼國家在「十二五」期間,該如何進一步促進國產紡機業的發展以及提升國產紡機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由紡機業大國向紡機業強國的轉變呢?

  一是堅持自主創新。山東省膠州市九龍鎮村民匡華春從事紡機加工,他介紹說:「企業應注重產品技術的提升和新產品的開發。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技術尖端高效的紡機設備,這不僅浪費了大量資金成本,而且還損失了高端市場的豐厚利潤場。提高產品的效率及一體化程度,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基礎。尤其是東協建立以後,中國更應把握好機遇,穩中求進。」

  二是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促進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產業鏈銜接,逐步形成東西互動、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梯度格局,提升我國紡織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是大力加強品牌建設。青島鼎盛木業機械公司總經理曾平認為:「著力打造自主品牌,積極推進國際化經營。面對經濟全球化形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跨國生產和經營,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拓展行業發展空間,真正實現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的轉變。」

  四是立足擴大內需,逐步調整紡織纖維加工量的內需和出口的比例。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衣著類消費的同時,注重發展市場潛力巨大的家用紡織品和企用紡織品的消費,改善家用紡織品和企用紡織品比重偏小的產業結構。

    低價格困擾??紡機業的弊端

  「十一五」期間,儘管我國紡機產品出口額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困擾我國紡機企業多年的問題??出口價格偏低卻一直未能得到解決。曾經一度,低廉的價格是我國紡機產品搶占國際市場的最大競爭優勢,但是一味地通過降價來爭取市場,最終減少了企業的利潤,無法推動紡機行業實現良性發展。棉紡細紗機是個典型案例,十幾年來它的出口價格不但不增,反而降了50%。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細紗機出口每錠售價90多美元,現在已經降至每錠50美元左右。目前,我國紡機出口產品的平均利潤率只有2%-3%,而歐洲企業至少要達到8%~15%。

  之所以出口產品價格每況愈下的尷尬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同質化競爭是低價銷售惡性循環的主謀。青島精佳紡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成介紹說:「低價競銷所形成的微薄利潤直接影響了企業技術的提升和新產品的開發,進而導致許多廠家的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局面。據主機企業所說,由於細紗機專機技術和製造水平提升速度跟不上主機的發展,客戶所要求的許多配件都需進口,無形中導致成本上升,在同等出口價格下,企業損失了許多利潤。」

  2.在紡機產品價格一路走低的情況下,金屬材料等紡機原材料價格卻來連續上漲,一次又一次突破機械製造企業的心理防線。另外,棉花價格居高不下對紡機工業的發展也有一定得影響。雖然目前的紗線價格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壓力會很快出現,因此機器的原料利用率,如精梳機的落棉率等指標,將成為影響紡織企業投資的決定性因素。

更多紡織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