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的著作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在茶葉新一輪開放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到來,在新形勢下各級政府應該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1.調整茶葉產品結構,不斷適應國際茶市場消費需求變化
我國茶產業與國外主要產銷地相比,出口企業規模不大,龍頭企業和自主知名品牌較少,多為原料貼牌中低檔產品,以拼數量、低層次價格競爭為主,在茶葉生產鏈和國外市場分銷渠道等方面缺乏競爭力,難以在國外主銷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要以國際市場消費需求推動出口市場結構調整優化,善於及時捕捉透析各類出口茶葉市場的動態信息,重點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主銷市場與一般市場、傳統市場與新型市場不同的飲茶習慣、口味和消費需求,並區別不同國別地區消費者對中國六大茶類的愛好和需求,有針對性選准重點國際市場和合作夥伴,在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建立特色營銷網點,擴大中國茶的覆蓋率和市場占有份額。
2.實施大茶業發展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
根據區域資源環境優勢,發展相應的優勢產業或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的建設茶種植園區、茶加工園區、茶旅遊園區等。打破行政地域限制,以一定地區範圍為其規劃發展的空間,建立相互聯繫的區域經濟子系統,用生態價值鏈、生態產業鏈、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等理念指導茶產業園區化的生態建設實踐。
以茶為核心,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按照集約化、生態化、規範化、特色化、網絡化等原則,對茶的種植、生產、精深加工、觀光、休閒、娛樂、體驗、銷售進行園區化建設管理,實施大茶業發展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
3.推進茶葉質量認證,提高茶葉質量標準
加強茶葉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完善茶葉加工業標準體系,積極鼓勵和引導生產企業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質量保證體系,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工作,儘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茶葉質量標準,儘快建立「從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
推廣使用有機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技術,保護和改善茶葉主產基地生態環境,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茶園建立,推廣有機茶的發展。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綜合管理,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鼓勵企業建立檢測中心,強化企業自檢能力。
更多茶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茶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