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為何奢侈品會成「黑名單」上常客 屢報屢犯違法成本低

為何奢侈品會成「黑名單」上常客 屢報屢犯違法成本低

2015-01-01 10:51:0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奢侈品在中國遇到的困境,不止因為反腐,屢屢曝出的「質量門」更是他們過不去的坎兒。近日,北京市工商局通報流通領域服裝、鞋類商品抽查檢驗情況,共計95種商品在此次檢測中不合格。其中,愛馬仕、古馳(Gucci)、雨果博斯等奢侈品牌均榜上有名。

為何奢侈品會成「黑名單」上常客 屢報屢犯違法成本低

  而在2015年3月,廣州市工商局公布箱包皮具抽檢情況,41批次不合格箱包皮具被曝光,其中古馳、Prada等品牌位列其中。在同時公布的廣州市流通領域銷售的服裝質量抽查結果中,香奈兒、迪奧、BOSS均上黑榜。相關資訊可查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奢侈品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不得不說,近幾年,奢侈品牌曝出的質量問題特別多,令人遺憾的是,曝出問題的商家似乎並未把這當一回事,甚至出現屢報屢犯的情況。對此,企業品牌顧問、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表示,當品牌足夠強大時,會認為負面的曝光撼動不了其市場地位。

  屢報屢犯

  奢侈品之所以稱之為奢侈品,主要原因是與生活必需品有著不同的品質與文化背景。稀有、獨特和珍奇這些專屬於奢侈品的屬性,讓他們成為高端奢華消費的一種必須。然而質量問題的頻頻曝光,把從前曲高和寡的尖端產品拉下了神壇,成為被人吐槽和詬病的新話題。

  北京的王靜曾購買了一個Prada Bauletto手袋。「由於包的體積有點大,所以不怎麼背,一年來最多兩次」。可當她幾天前再次拿出來用時,卻發現包的內膽出現大面積脫皮現象。王靜很生氣,第一時間想找「3·15」消費者熱線投訴。她先上網搜了一下「Prada」,沒想到被「Prada掉色」、「Prada拉鏈」、「Prada質量」等負面消息「刷了屏」。

  其中,就有消費者反映:「我從義大利代購了一個Prada0838十字紋漆皮貝殼包,昨天剛收到貨,發現肩帶上有一處掉皮,一處開裂,包的銘牌掛件帶上有一處起皮。」網友Lily Qim去年5月3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購得一款Prada皮包,一個月後用皮革亮潔劑輕拭皮包表面除塵,意想不到的是,亮黃色羊皮質的包一經擦拭竟大範圍掉色……

  除了脫皮、掉色,拉鏈也是消費者反映Prada質量問題的重災區。一位時尚雜誌的編輯爆料,她於義大利米蘭Prada總店購得一隻旅行箱,使用半個月後,出差途中箱子拉鏈壞裂,無法使用,她只能四處尋找膠條將箱子層層綑紮,才得以回家。

  甚至有時尚博主調侃,「如果你買個Prada包用了一年,拉鎖沒壞、Logo沒掉、沒開線沒掉色、質量槓槓地好,基本可以證實你買的是假貨了。」

  20年前,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憑藉極簡風格的黑色尼龍背包吸引了大批追隨者,而如今卻因質量門身價倍跌。專注於為手袋愛好者提供諮詢的網站Purseblog在論壇上發表文章,標題包括「Prada手袋:明明是中國製造,卻標著義大利製造的價格」、「再見Prada!」他們認為該品牌的質量已經大不如前,完全可以被其他更新潮的品牌手袋替代。

  消費者厭棄情緒所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據Prada近期發布的一季度財報,截至4月份,前3個月Prada淨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053億歐元下跌至5870萬歐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8520萬歐元。在恆定匯率基礎上,營業額下降5.4%。

  而Prada並不是個案。古馳也曾在「拉鏈頭」上跌過跤。有消費者反映,「第一次用就出現拉鏈頭掉下來的現象,再用則第二個拉鏈頭也掉下來」;還有2012年LV的「爛衣門」,至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當時報導稱,有消費者反映在深圳LV門店裡買了一款橙藍相間的格子襯衫,標價8750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朋友。那位朋友當晚穿著參加了一場活動,第二天一早去乾洗時,發現後背有條3厘米的裂縫,一開始以為自己不小心碰破了,但很快發現衣服就像紙一樣,輕輕一撕就扯開。

  除了時裝和箱包,配飾也淪陷其中。作為法國著名的珠寶和飾品品牌,卡地亞一直是備受皇家青睞的品牌,但其在中國的表現卻與高端扯不上半點關係。2014年6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對黃金珠寶飾品跟蹤式抽檢結果,其中,標註「卡地亞」品牌飾品抽樣5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達到100%。

  違法成本低

  一次次的「質量門」,一份份「不合格」的報告,不由得令人發問:究竟是誰寵壞了這些國際大牌?

  據深圳廣電集團援引一位奢侈品業界「深喉」報料:一些奢侈品專賣店存在「看人下菜」的現象,不少消費者買入的大品牌包包,其實都是A貨。某一線奢侈品代理商李先生透露,他在國內某三線城市調研時,發現某知名品牌專賣店內假貨泛濫,商家甚至明目張胆地將其放在櫃檯上。而對於香港的幾家大型購物商場,包括新港城、海港城及銅鑼灣商圈,李先生透露,香港專賣店櫃檯上擺放的樣包均為真品,但導購人員從貨櫃裡提取的新包,就存在假貨的可能性。

  此外,奢侈品牌在生產環節的把控上還未做到位,有的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3年,有媒體曝出消費者投訴其購買的標為100%小羊皮的Armani女皮衣,經檢驗後發現面料材質為兔皮的新聞。仔細查明才知,該件皮衣吊牌上所顯示的經銷商是國內某家公司。

  事實上,國際奢侈品大牌與國內代加工廠之間的微妙關係早已不是秘密。品牌為了分攤成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形的塑造和營銷上,而把核心的加工授權給第三方代工廠進行生產。受到監管不力和控制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代加工廠為了獲取更大利潤,可能會鋌而走險,做出偷工減料的不當行為。

  在銷售環節,一些品牌企業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品牌服裝在進駐大型商場之前,要經過嚴格的檢測。但一些品牌企業在進駐商場之前送檢的都是合格品,但在進駐之後為了增加利潤,就未必能保證銷售的都是送檢品質量了。

  為什麼這些國際知名品牌會成「黑名單」上的常客呢?專家認為,處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是一些企業「無所畏懼」的原因。

  一位專業律師告訴記者,依據現行的《產品質量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僅處以貨值3倍以下罰款,處罰力度過低,而且操作上仍有較大的彈性空間。並且,當前實施的《產品質量法》整體框架也是1993年制定的版本,20多年過去了,一些條款和處罰力度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此外,儘管目前已經建立共享平台,但是工商、質檢、財稅部門仍然各自為政,數據應用上還是「單打獨鬥」。一家受到質檢部門查處的企業,在工商部門仍是信用A級。為此,浙江省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督稽查處處長沈華清認為,應當建立統一的企業代碼和統一的「黑名單」制度,加強監管的「合奏」。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加強懲罰力度很重要,但建立一個統一的誠信體系更迫切。比如應依據服裝品牌建立查詢系統,消費者可以隨時查閱某一品牌的誠信狀況,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廠家構成實質性的威懾。

更多奢侈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奢侈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