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從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完成水產品產量184.8萬噸,同比增長4.7%;實現漁業總產值572.3億元,同比增長8.5%。全市漁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穩定發展勢頭。其中水產品加工、新模式銷售流通等產業增長最為迅速。
前三季度我市漁業經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穩定近海捕撈,擴大遠洋生產,海洋捕撈結構優化。繼續實施增殖放流,全年投放魚蝦等各類苗種30億尾以上。完成近海捕撈產量48.6萬噸;投產遠洋船隻302艘,分布16個國家和地區,作業規模和區域均超去年。
海水養殖珍品生產穩定,大宗貝類生產形勢向好,海水養殖增產增收。新增海洋牧場面積8.7萬畝,投放各類苗種60億枚。完成海參、鮑魚、海膽等高值珍品產量3.9萬餘噸,同比去年基本持平,價格總體略有回升。歐盟貝類市場重新開放,帶動大宗主導品種蝦夷扇貝產量提升,價格再創新高,實現產量17.2萬噸,同比增長14.7%;雜色蛤總體產銷平穩,收穫產量近40萬噸。
2016-2021年中國水產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漁業投資力度逐步加大,水產品加工率不斷提升,漁業工業保持較快發展。今年以來,金普新區總投資4.2億元的釣魚島海洋食品深加工項目,莊河地區總投資3億元的莊河港將軍石作業區冷庫工程及總投資近6億元的大連富谷現代漁業生態園等一批重點漁業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三季度末,完成水產品加工產量130.1萬噸,同比增加11.5萬噸,增長9.7%;實現水產品加工產值145.1億元,同比增加16.6億元,增長12.9%。綜合實現漁業工業產值160.7億元,同比增加17.6億元,增長12.3%。
產銷鏈條有效對接,營銷模式不斷創新,漁業流通服務業持續增長。「網際網路+漁業」不斷融合。目前,僅大連海參這一品種已進駐「天貓」「聚划算」等電商平台9個品牌。坐落於我市西崗區香爐礁物流園區的「亞洲漁港」電商平台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海鮮產業網際網路,國內最大的海鮮調理食品供應商、海鮮餐飲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全國首家利用網際網路從事國際水產品及綜合性大宗商品拍賣交易的「大拍在線」開始網上交易。
更多水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