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消費稅下調將近一個月了,據悉,10月1日起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免徵消費稅,高檔化妝品消費稅稅率由30%下調為15%。新政實行之後市場表現如何呢?
何為消費稅?是在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的一個稅種,主要是為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並非消費稅的作用,而通過課稅調節市場消費,引導消費方向,表明鼓勵或限制某種物品的消費傾向才是其擔負的重責。
化妝品已從奢侈皮變成快消品,其消費量也迅猛發展:2015年的數據顯示,彩妝的銷售額增速達到了15.5%,護膚品達到13.2%。化妝品的大眾化趨勢,是稅收政策調整的重要原因。化妝品消費稅上—次調整發生在2006年,當時護膚品原有的8%消費稅被取消,理由是護膚品已經成為大眾生活必需品。
新政將導致普通化妝品的成本進一步下降,也給高檔化妝品以更多降價理由。
這次取消對普通的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徵收消費稅,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大眾類別的彩妝類產品——此前它們的消費稅是30%。取消徵收消費稅後,直接降低這些產品成本,一方面增加了生產和銷售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給化妝品帶來價格下調空間。但此次政策調整能否引發一波大眾化妝品大幅降價的市場效應,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過去彩妝需要繳納30%的消費稅,如今,大多數產品享受免除的新政優惠。國產化妝品將受益匪淺,據悉,國產的大部分化妝品價格則都在「高檔」線以下。
截止到記者發稿,雅詩蘭黛、寶潔等化妝品集團均未接到明確的降價通知,在新政公布當日便表態積極響應的歐萊雅集團具體到產品的降價消息也還未公布,不過相信在政策指導下,化妝品降價指日可待。
化妝品消費稅下調,不僅讓企業節約成本,讓消費者守住錢包,更有利於化妝品行業海外消費回流。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美容化妝品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了解,中國的海外直購產品最受歡迎的依舊是化妝品,化妝品和美容產品的占有率達到53.4%,位列第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願意為「顏值」投資,而中國的「顏值經濟」更是早已進入了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等特徵。
要想留住消費者的「流動的錢包」,首先就是要貼牢「物美價廉」的標籤,尤其是同樣的產品在國內外購買應該一樣的方便一樣的價格,如果價格相差無幾,有誰願意出遠門花錢呢?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消費稅下調,勢必會引導境外美妝消費的回流,減少代購等現象,鼓勵健康、合理及安全的國內消費環境與體驗。
再者就是要築牢「質量安全」底線,很多消費者青睞海外購的產品是盲目追求國外的配方,甚至有傳聞稱日本的藥妝化妝品留給本土的質量都是上乘的,差一點的銷往歐美再差一點的才是香港內陸等,後來也有品牌出來闢謠,其實只有一條全球統一的生產線。的確,中國市場上大量存在的假貨讓消費者遲疑躊躇,如何採取措施打擊假貨市場,提高消費者對國內市場的消費信心也是留出消費者「流動的錢包」的重中之重。
在當今國內的化妝品行業的市場上,尤其是中高端化妝品市場,基本成為了國外品牌的跑馬場,本土品牌長期失聲。雖然我國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國產品牌,但是大眾對國產化妝品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二、三線城市主打」的層面。此次消費稅下調,會否成為國產化妝品開拓市場的新機遇?張學誕主任認為對於同層次上的產品來說,進口化妝品關稅下調了甚至是減免了,價格優勢的存在無疑會對國產化妝品造成衝擊。的確,若進口化妝品牌降價,我國化妝品的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向進口化妝品牌傾斜,國產化妝品牌會遭遇嚴重威脅。
但可喜的是,在過去的一兩年間,包括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美素等本土化妝品牌抓住了亞洲人獨有的肌膚特性推出一系列體現東方美學的產品,對我國化妝品市場貢獻了極大一部分的經濟增長。此外,國產品牌在電視廣告投放方面也是大放異彩,其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都在穩步上升。目前,就整個行業來看,本土品牌存在大量的發展機會。更了解大眾的消費特性,更懂得中國的市場環境再加上針對性的產品,這樣看來,國產化妝品的春天還很漫長。
事實上,降價將是大勢所趨,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同款護膚產品的不同國家價差太大,導致消費者越來越頻繁選擇從專櫃轉向電商、代購、國外等其他渠道購買。進口化妝品渠道銷售面臨著競爭壓力,而這次消費稅調整,又一次帶來價格下調機會。
更多化妝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妝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