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都會留下「天量」的快遞垃圾,如何將這些快遞垃圾處理?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又該怎樣解決?綠色快遞何時才能實現?這一系列現實又緊迫的問題亟待解決。
據日前國家郵政局發布《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快遞包裝年耗用量驚人,2015年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膠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衝物約29.77億個。這其中,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正所謂「興一利生一弊」,網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快捷,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快遞垃圾,既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更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目前快遞包裝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大多不可降解,諸如快遞膠帶和填充泡沫等,往往連收廢品的人都不要,只能直接扔掉。一年幾十億條編織袋、近百億個包裝箱、可繞赤道425圈的膠帶,可用「觸目驚心」來形容。而且,隨著快遞行業蓬勃發展,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業內專家認為,儘管快遞行業包裝材料的循環利用率比其他行業高,但用量大得驚人,以至於無法防止污染。膠帶不僅會加重中國塑料垃圾問題,還會妨礙紙箱循環再利用。平均密封一個包裹箱需使用1.1到1.5米長的膠帶。過分使用膠帶意味著去年只有約20%的包裝材料能被重新利用。
業界人士呼籲快遞公司轉變資源使用方式。存在能徹底生物降解的包裝材料,但快遞公司迴避這些生物友好型選項,因為成本太高。快遞公司產生的垃圾量將隨雙十一到來而增加。據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預測,2016年我國一共將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到2018年將達到500億個。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及時「清理」快遞垃圾,「垃圾圍城」或許真的會變成現實。
1、貨運存風險電商被迫「過度包裝」
外包裝塑膠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通常,一件網購商品送到顧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層外三層,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不少電商為了運輸安全,都是選擇「寧多勿少」。
2、環保包裝物料身價高 難受快遞、電商青睞
由於環保可降解的包裝物料價格較高,出於成本考慮,不少電商和快遞企業的外包裝還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
以快遞包裝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膠帶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快遞包裹都是用不可降解膠帶,而非環保可降解的牛皮紙膠帶。
據調查發現,一捆全長約265米、寬6厘米的普通膠帶,在網上的批發售價約為10元左右,而購買同樣規格和長度的牛皮紙膠帶價格接近40元,這樣懸殊的差距自然令環保包裝材料難以受到青睞。
3、垃圾在消費者手中無法有效分類回收
數百億個快遞包裹落入千家萬戶,但面對拆封剩下的包裝垃圾,不少消費者都表示不知怎樣處理是好。
據某廢品收購站的老闆透露,自己收購的紙箱一般都是把外部粘貼的膠帶、塑料包裝去掉。但很多人隨手扔掉的快遞箱不僅體積小,也沒把內部填充物和外包裝去除,有的還混合了各類垃圾,分揀要耗費大量人力,導致無法有效回收利用。
《人民日報》此前刊發的一篇援引專家觀點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不少人認為,快遞包裝大部分用的是紙箱,這些紙箱被回收以後依然可以搗碎、回爐、再利用,但其實這背後仍然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每1噸廢紙回爐化漿能生產0.8噸的再生好紙。也就是說,1噸可重複利用多次的紙箱如果用一次就扔掉,即使能100%回收紙漿,最後也只能得到0.8噸的新紙盒紙箱,剩餘0.2噸的缺口,仍要靠砍樹伐木來解決。而生產過程中還會消耗煤、電等能源,對水、大氣等環境造成新污染。
另外,包括透明膠帶、空氣囊、塑膠袋等在內的包裝物,其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埋在土裡,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燒,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
日前,國家郵政局出台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十三五」期間,力爭在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
在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的快遞包裝再次開發利用能力偏弱、包裝專業人才欠缺等問題突出。解決快遞垃圾問題是巨大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物流業、快遞業主管部門下發規範性文件,更需要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包裝材料研發與回收,鼓勵快遞企業回收包裝等舉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此前也表示,針對快遞、電商的包裝標準,並沒有明文規定。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明確快遞行業的運輸包裝環保標準;明確包裝中使用的各種非降解材料的數量標準等。另外,可以通過稅收槓桿調節快遞包裝的市場行為,提高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鼓勵回收利用等。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綠色發展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僅就網友講到的包裝物問題,涉及到包裝物的供應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商家等,包括消費者,大家應該共同形成合力來解決。
劉君表示,第一,要標準引領。從包裝物來講,材質要環保,還要減少減量,這些都需要標準。現行整個材質以及工作流程組織方面沒有硬性標準和參照標準,從市場主體以及上游要素市場來講沒有一定的約束力。
第二,要通過法律支撐。綠色發展是大家的共同願望,也是社會治理的組成部分,如果要求得實效,在很大程度上要有法律的約束力,從環保材料的使用以及回收環節都要有法律的相應規定。
劉君強調,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培養這種意識,市場主體以及消費者,要有環保意識,形成這樣一種習慣。現在比較可喜的是,有些企業已經在採取這方面的措施。比如說包裝箱,使用完以後,可以採取積分和獎勵的方式進行回收,促進包裝箱的循環利用。同時,國家郵政局也在推廣一些新的工藝,包裝箱可以重複利用。這個事情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也需要各個部門協同解決,大家共同配合。最近國家郵政局和環保部、商務部等相關部委共同推進這項工作,儘管難,但是堅決的往前走。
更多垃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垃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