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內銷售的化妝品要被徵收30%稅率的消費稅,這使得化妝品價格總體偏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也隨之升級,過去曾被視為奢侈品的化妝品正逐漸顯現出生活必需品的特徵。因此,對化妝品過度徵稅,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與我國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的政策存在差距。
此次的取消徵收消費稅政策,出自財政部在官方渠道發布的《關於調整化妝品消費稅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規定,從10月1日起,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取消徵收消費稅,進口環節消費稅稅率由原先的30%也同時下調為15%。
此外,《通知》中還明確規定了高檔化妝品的定義,即生產(進口)環節銷售(完稅)價格(不含增值稅)在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張)及以上的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和護膚類化妝品。例如:一瓶50ml的化妝品,定價超過500元,則屬於高檔化妝品,根據規定,可以免徵15%的消費稅。
記者發現,此次並非國家對化妝品的初次調整,早在2012年國家就對化妝品稅率進行過調整。理論上講,降低中高檔商品進口環節稅有利於降低國內外差價,將海外購買力轉移到國內,改善人民生活。但從目前來看,關稅下調並無法真正改變國內化妝品價格過高的現實。實際上,多年以來內地進口化妝品價格遠高於境外,有的產品價差一兩倍。
稅改後,化妝品擬成為跨境電商商品的最大的受益者,作為中國網購需求最高的進口商品之一,其價格的波動將進一步促進該市場的發展。
就國內化妝品市場競爭局勢而言,行業管理專家、億美集代創始人白雲虎向小C表示:「過去,跨境電商因具有價格優勢和進口的便利性,使其與線下零售存著著商業競爭的不公平性,新政實施後,線上線下的公平性會更為凸顯。「
從B2B跨境電商平台的供需層面而言,此前的免徵行郵稅政策曾讓各跨境電商將產品重心放至低價品類上,新政一經落地,低價品類的優惠力度將極大縮小,反之中高端產品的性價比則更為凸顯。而由此可見,美妝跨境電商將日漸摒棄「低價爆款」的價格戰模式,因為低價產品的價格優勢已極大減少。另外,其品類架構也將呈現出更為全面化、高端化、品質化的趨勢,這也是逐步與線下零售趨勢相靠近的表現。
「當然更重要的是,新政實施後進口品准入門檻的提高,將極大促進本土化妝品市場的蓬勃發展。 」白雲虎補充道,「無論對國內商業環境或是商業公平性而言,這都是利好的。一方面表現為,因低價產品價格差減小,消費者多少會將目光轉向本土品牌,因此將提振本土品牌的銷售;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者將轉為在國內跨境電商平台購買進口品,從而有效拉動內需增加稅收。長此以往,市場也將反向推動國家調控政策,引導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在享受更加優惠政策的同時,實現同步優惠。」
據化妝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國內引進的化妝品品牌數約占全球總數量的30%,但絕大多數優質美妝品牌仍未被發掘,這意味著在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下,進口化妝品湧入中國的浪潮將來得更為兇猛。
另外,新政實施後的進口品通關程序將更為便捷,消費者跨境網購收到商品的時間將由原先的1-2個月縮短至1-2個星期,這預示著消費者對「海淘」的熱情將不斷騰升。
多因素利好下,跨界電商似將迎來新革命,而本土化妝品市場或許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跨境電商曾一直為一般貿易所詬病,稱其是基於偷稅漏稅的灰色產業,然而此次新政的實施可謂有效便利了海淘和代購的灰色清關,其將促進進口品企業重視供應鏈管理,有效引導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軌道。
更多化妝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妝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