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中國高檔化妝品消費稅降至15% 商業環境發展公平性凸顯

中國高檔化妝品消費稅降至15% 商業環境發展公平性凸顯

2016-01-01 13:38:23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長期以來,國內銷售的化妝品要被徵收30%稅率的消費稅,這使得化妝品價格總體偏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也隨之升級,過去曾被視為奢侈品的化妝品正逐漸顯現出生活必需品的特徵。因此,對化妝品過度徵稅,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與我國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的政策存在差距。

  高檔化妝品消費稅降至15%

  此次的取消徵收消費稅政策,出自財政部在官方渠道發布的《關於調整化妝品消費稅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規定,從10月1日起,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取消徵收消費稅,進口環節消費稅稅率由原先的30%也同時下調為15%。

  此外,《通知》中還明確規定了高檔化妝品的定義,即生產(進口)環節銷售(完稅)價格(不含增值稅)在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張)及以上的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和護膚類化妝品。例如:一瓶50ml的化妝品,定價超過500元,則屬於高檔化妝品,根據規定,可以免徵15%的消費稅。

  記者發現,此次並非國家對化妝品的初次調整,早在2012年國家就對化妝品稅率進行過調整。理論上講,降低中高檔商品進口環節稅有利於降低國內外差價,將海外購買力轉移到國內,改善人民生活。但從目前來看,關稅下調並無法真正改變國內化妝品價格過高的現實。實際上,多年以來內地進口化妝品價格遠高於境外,有的產品價差一兩倍。

中國高檔化妝品消費稅降至15% 商業環境發展公平性凸顯

  化妝品商業環境公平性凸顯

  稅改後,化妝品擬成為跨境電商商品的最大的受益者,作為中國網購需求最高的進口商品之一,其價格的波動將進一步促進該市場的發展。

  就國內化妝品市場競爭局勢而言,行業管理專家、億美集代創始人白雲虎向小C表示:「過去,跨境電商因具有價格優勢和進口的便利性,使其與線下零售存著著商業競爭的不公平性,新政實施後,線上線下的公平性會更為凸顯。「

  從B2B跨境電商平台的供需層面而言,此前的免徵行郵稅政策曾讓各跨境電商將產品重心放至低價品類上,新政一經落地,低價品類的優惠力度將極大縮小,反之中高端產品的性價比則更為凸顯。而由此可見,美妝跨境電商將日漸摒棄「低價爆款」的價格戰模式,因為低價產品的價格優勢已極大減少。另外,其品類架構也將呈現出更為全面化、高端化、品質化的趨勢,這也是逐步與線下零售趨勢相靠近的表現。

  「當然更重要的是,新政實施後進口品准入門檻的提高,將極大促進本土化妝品市場的蓬勃發展。 」白雲虎補充道,「無論對國內商業環境或是商業公平性而言,這都是利好的。一方面表現為,因低價產品價格差減小,消費者多少會將目光轉向本土品牌,因此將提振本土品牌的銷售;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者將轉為在國內跨境電商平台購買進口品,從而有效拉動內需增加稅收。長此以往,市場也將反向推動國家調控政策,引導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在享受更加優惠政策的同時,實現同步優惠。」

  據化妝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國內引進的化妝品品牌數約占全球總數量的30%,但絕大多數優質美妝品牌仍未被發掘,這意味著在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下,進口化妝品湧入中國的浪潮將來得更為兇猛。

  另外,新政實施後的進口品通關程序將更為便捷,消費者跨境網購收到商品的時間將由原先的1-2個月縮短至1-2個星期,這預示著消費者對「海淘」的熱情將不斷騰升。

  多因素利好下,跨界電商似將迎來新革命,而本土化妝品市場或許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跨境電商曾一直為一般貿易所詬病,稱其是基於偷稅漏稅的灰色產業,然而此次新政的實施可謂有效便利了海淘和代購的灰色清關,其將促進進口品企業重視供應鏈管理,有效引導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軌道。

更多化妝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妝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