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混跡科技領域的應該都知道,一直以來,國內的半導體整體水平相比國際市場來說還是稍顯落後,但整體行業的發展卻並沒有懈怠。近年來,國產晶片的研發技術和自給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中國晶片產業崛起的速度也非常之快,更有直逼國際市場的趨勢。業內稱,中國晶片產業正在迎來爆發期。而作為國內一線晶片品牌廠商,炬芯科技在2016也頻頻放大招,「藍牙音頻產品」與「VR產品」兩大塊表現尤為突出,推出的多款產品震撼業界,可以說是為國產芯的揚眉吐氣碼足了陣仗。
據2016-2021年3D存儲晶片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悉,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即便如此,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仍創紀錄地達到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成為全球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市場。事實上,目前全球大部分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有10%,剩下的基本被高通、三星等國際巨頭占據。更嚴重的是,國產手機的利潤大多數落入這些巨頭的口袋,國內的廠商實際上淪為了打工者。
晶片目前廣泛應用於電腦、手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命脈。大量國外晶片的進口,已經給個人、企業、甚至國家信息安全帶來威脅。有業內人士擔心,外國壟斷晶片不僅直接阻礙我國工業發展,而且晶片製造廠商還可以通過在晶片面板程序植入木馬來竊取機密數據以及公共信息。
總而言之,國外晶片在我國近乎壟斷的存在,不僅不利於我國晶片產業的發展,也會危及到其他相關行業,如通訊、金融等各行各業,扶持國產晶片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值得慶幸的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國內晶片企業已經羽翼漸豐,比如去年的麒麟960,其性能不亞於國際一流晶片。相信不久,國產晶片在國際市場上也會有一席之地。
2月7日知情人士稱,富士康、SK海力士、西部數據正競購東芝電腦晶片業務的少數股份。
東芝在1月表示,計劃剝離製造NAND快閃記憶體電腦晶片的部門,通過至多出售19.9%股份獲得外部現金注入。東芝在上周啟動了這一融資程序,希望在3月底之前完成股份的出售。由於東芝準備在下周宣布對美國核電業務虧損數十億美元,所以該日本公司現在急需現金。2006年10月,東芝以41.6億美元代價收購西屋電氣公司77%的股份,當時東芝預計,通過此交易將促成其核電站建造業務的快速擴張。
據悉,存儲晶片業務是東芝的最後一個王牌業務。東芝已經出售了其他有前景的業務,包括醫療設備部門,當時是為了走出2015年會計醜聞的陰影。另據報導,SK海力士已經提交了初步報價,但是尚未決定收購多少股份。
最近一年,富士康併購海外硬體公司動作不斷。2015年5月,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移動以3.5億美元從微軟收購諾基亞功能機業務相關資產,包括「諾基亞」商標、功能機軟體、服務的使用權等;去年8月,富士康斥資約37億美元,收購了夏普公司2/3股權,並將盈利視為夏普的第一原則。幾天前,夏普公布了2016年四季度財報,實現了42億日元的盈利,這也是夏普從2014年7月起第一次實現的季度盈利。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