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月大眾集團在中國銷量跌幅高達到了14%,其中大眾品牌在中國銷量同比下降11.8%至27.08萬輛。雖然在中國遇到了如此大銷量下滑,但是從車企、車型的銷量排名和部分車型的市場情況來看,大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可沒那麼容易被撼動。
加價銷售 途觀L仍13天售出7千輛
今年1月,途觀L售出7554輛,雖然與途觀當月2萬餘輛的銷量不能比,但仔細想想,這樣的銷量成績已十分驚人。由於途觀L在1月18日才上市,雖說從上市到1月底有13天,但27日便開始放春節長假,途觀L基本只有八天有效銷售期,其中還包括2天周末。同時,途觀L的定價本就有些偏高,這樣的銷量成績還是在供不應求、加價售車的情況下取得的。
途觀L軸距達到了2791mm,和漢蘭達基本相同,妥妥的中型SUV,售價還比漢蘭達低1萬元,為何要說該車定價偏高?
途觀L其實是海外全新一代途觀的軸距加長版,而海外全新一代途觀軸距為2681mm,定位緊湊級SUV,國產加長軸距後就改變定位實在有些不厚道。途觀L起售價較同級翼虎貴了3萬元,對一款起售價為22.38萬元的產品來說,差價達到12.8%,基本上相當於差了多半個級別。要知道,翼虎和銳界之間的差價也不過5.6萬元,軸距2750的昂科威的起售價也不過20.99萬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上市的寶馬X1也在國產後加長軸距至2780mm,但定位仍為緊湊級SUV,也沒有更名為「X1L」。加長軸距後也僅比同級對手奔馳GLA貴了1.62萬元,這對一款起售價達28.6萬元的產品來說,這點差價只占售價的5.7%,基本算作同一級別車型,畢竟GLA比奧迪Q3還貴了3.56萬元。
再拿寶馬舉個例子,寶馬3系長軸版的軸距已超過標軸版奧迪A6,但寶馬3系的定價也不敢向A6靠近。而上汽大眾途觀L的定價不僅只比漢蘭達低1萬,還能8天售出7千輛,並且這樣的銷售成績是在新車供不應求、加價銷售的情況下取得的。大眾品牌的品牌力可見一斑,「神車」光環仍然籠罩。
多細分市場仍被大眾壟斷 年內還有重磅新車
當然,有人會認為,途觀L的情況僅是個例,很多熱銷車型都在加價售車,比如奔馳GLC、本田思域,雖然這些車型沒有像途觀L一樣跨級定價和定位。那咱們就來看看1月的總體銷量情況。
從1月銷量來看,在市場整體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大眾仍然保持了強勢的銷售成績。在1月車企銷量前十名中,不論是批發量還是零售量,大眾兩家在華合資企業仍然穩定在前三名的位置,並且大幅領先其他對手,可以說大眾品牌的強勢地位依舊存在。
從不同的細分市場來看,轎車上牌量前十名中,都有一半以上為大眾品牌車型,其中包括排名榜首的朗逸。除了在A級轎車市場處於無敵狀態的朗逸,捷達、桑塔納也是A-級市場的常青樹,邁騰和帕薩特更是壟斷B級車市場多年。而在SUV領域,途觀仍然保持合資SUV銷量第二的位置,倘若再加上途觀L的7554輛銷量,途觀系列已經可以問鼎1月合資SUV市場。
銷量下滑:奧迪大跌拖後腿 工作日減少是主因
上個月,大眾集團在華整體銷量占其全球總銷量的42.3%左右。從品牌來看,大眾集團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斯柯達品牌上個月在華銷量均出現下跌,其中大眾品牌上個月在華銷量同比下降11.8%至27.08萬輛。「神車」光環仍在,為何1月銷量還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呢?
由於2017年春節假期從1月開始,當月工作日僅為19天,同比減少2天,也就是9.52%。受春節假期影響,我國汽車市場也在今年1月遭遇了9.3%的銷量跌幅。與我國汽車市場總體情況對應,大眾品牌在華銷量跌幅其實屬於合理範疇。
此外,從市場份額來看,1月我國汽車市場僅德系份額上升4.78%,包括自主品牌在內的其他系別均呈現環比下滑的態勢,而大眾則是德系車的絕對主力。
今年年內,大眾集團還將在華推出多款車型,其中上汽大眾將國產推出中大型SUV途昂、輝昂GTE、新款Polo藍驅版、新款朗逸和朗行的1.2T版,一汽大眾將國產推出CC的換代車型、中期改款的高爾夫和中期改款的寶來Sportline,進口車方面則還會有途銳、蔚藍GTE、夏朗六座版等近十款車型推出。隨著更多新車的推出,大眾2017年在華銷量仍有望繼續保持上漲,讓「神車」地位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