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罹患重症的中國患者選擇海外求醫,希望國外的治療方案能提供一個新的治癒可能性。但隨著海外醫療人口增多,很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在海外醫療產品中,重症治療(癌症等)占比高達40.2%,由於語言因素和地理隔絕,患者在海外醫療服務結束後缺乏與醫生的溝通渠道,造成患者對歸國後病情的跟蹤擔憂程度高,在易觀國際報告中一組由春雨國際提供的數據顯示,72%的患者擔心歸國後病情的跟蹤。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達7.3億元人民幣,預計2017年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未來3-5年,海外醫療服務市場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據2016-2021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了解,龐大的海外就診市場也催生了一批提供中間服務的諮詢機構。這些海外醫療服務機構在國內患者與國外醫療機構中間牽線搭橋,服務範圍一般包括幫病人和家屬辦理簽證、國外醫院預約、轉診預約、住院預約、輔助簽證、專業醫學資料翻譯、病歷整理以及患者到達國外後的醫學翻譯、生活翻譯、全程陪同等。動輒收費幾萬到上百萬元的收費,讓海外醫療諮詢成為一個紅火的生意,並獲得了資本關注。
成立於2011年的北京盛諾是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中國首家的海外醫療諮詢與服務機構。在獲得紅杉資本A輪千萬級注資後,盛諾一家也一舉成為了目前中國最大的出國看病服務機構。而在廣州,繼2013年首家專業做海外就醫諮詢服務的泓泰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後,近幾年來,JCI、依諾海外等多家服務商也相繼成立。
縱觀全球醫療技術先進的國家,中國的海外醫療人數正在逐步增長。如日本的國立醫院就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接待中國患者的人數就接近120例。「根據我們的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患者是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與日本國立醫院合作的攜康長榮健康保障項目負責人向我們表示。
其實,在國內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的病例比比皆是。曾有一位罹患胃癌的63歲房地產的開發商李某,就在國內輾轉了兩家醫院,在經受了手術、化療和放療的治療後,癌細胞依然沒有「殺盡」,頻頻復發,國內目前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方式還是無法阻止癌症侵蝕他的胃。
李某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攜康長榮海外醫療服務機構,並且根據該機構給出的建議前往日本進行胃癌治療。在與日本醫療專家進行網絡診斷後,專家們給出了一套適合李某病情的治療方式——為期三個月的質子治療方式。在質子治療下,到第二個月的時候,李某的腫瘤縮小了,體重也增加了。
基於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水平,許多國人在罹患了重大疾病後,都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其他國家。除了國外的醫療技術先進以外,全球先進的醫療藥物要經過長期時間才能進入到國內也是國內患者願意前往海外的原因。有報導稱,在中國內地,一些國外藥物要等三至五年才能走完准入程序,這對於重大疾病患者來說,時間著實「耗不起」。
因此,國內的高端醫療服務機構頻頻湧現,但是真正做到真誠服務、實力服務的企業為數不多,攜康長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不僅僅是一家專業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也是一個幫助患者治癒心靈創傷的「菩提園」,在將海外醫療打造成一場舒適的旅遊十,還不忘幫助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治療,讓患者在享受愉快旅行的同時,收穫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由,來一場無任何壓力的「高端體驗」享受,在一邊享受異國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一邊接受世界頂級醫院的全方位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