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辦醫的特殊性,民營醫院需要以利潤求生存,如果醫院得不到足夠的利潤,面臨的將是倒閉的命運。民營醫院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民營醫院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對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對於公立醫院數量連年減少的情況,民營醫院可謂發展迅猛。得益於國家連續性、開放性的政策引導,尤其是近兩年,民營醫院保持著每年新增2000家的「生長速度」。
2017年1月《「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放寬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的服務領域要求,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健康服務。如放寬准入條件;比如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解決民營醫院人才短缺問題;落實多方面公立非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的政策;實行醫保同等對待;簡化社會辦醫行政審批手續等等。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提出,鼓勵投資者建立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舉辦有專科優勢的大型綜合醫院。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結構,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勵下,社會資本蜂擁而至,新業態不斷湧現,民營醫院持續、快速發展。
而社會基本看好民營醫院也是「理由充分」:相比於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優勢在於決策更加靈活。相對來說,專科醫院的投資成本和周期都比綜合醫院低一些,同時,專科醫院專注於某一領域,更容易建立品牌優勢和人才優勢,其針對特定醫療器械的大量採購也更容易獲得價格優勢。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2016年國內民營醫院的總體數量增幅達132.48%,平均增長率達到15.10%。然而,民營醫院的「爆發生長」,看似繁榮發展的背後,是窘迫的現實對比。數量是增加了,但在床位數量、診療人數、入院人數等方面,民營醫院的競爭力顯然不足。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超過80%的民營醫院為一級或者未定級的醫療機構,開設床位數普遍小於100張。在服務量方面,2017年1月至10月,民營醫院診療人次3.7億,占比僅為13.4%,尚不足全國醫院診療人次的二成。而全國公立醫院診療人次已達24億,占比高達86.6%。
有專家分析認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療資源和政策的傾斜,同時,民營醫院在規模和整體技術水平上與公立醫院差距很大,地方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如公立醫院,普通患者對民營醫院的偏見依然較深。
我國民營醫院數量持續增加,2010年至2016年我國民營醫院的總體數量增幅達132.48%,平均增長率達到15.10%。截至2016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64萬家;相對於2005年的3220家,增加了4倍。相比之下,公立醫院總體數量基本呈現負增長的勢態,從2010年的13850家降到了2016年的12708家,降低幅度為8.25%。2015年民營醫院數占比上升至52.63%,首次超過了公立醫院數占比;2016年民營醫院數占比更是達到56.39%。
藍皮書指出,雖然民營醫院在數量上超過了公立醫院,但是其規模普遍偏小。統計數據顯示,超過80%的民營醫院為一級或者未定級的醫療機構,開設床位數普遍小於100張。2016年,平均每家民營醫院的床位數僅為75張,而同期每家公立醫院平均床位數達到351張。
據統計,2005年至2016年,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的門診診療人次均呈逐年遞增趨勢。至2016年,公立醫院門診診療人次為28.48億人次,占比為87.09%;民營醫院門診診療人次為4.22億人次,占比為12.91%。民營醫院門診診療人次占比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6年年均增加16.8%。而民營醫院的住院人次,也從2005年的208萬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2777萬人次,占比由4.07%上升到15.84%。2016年民營醫院的平均住院日為8.6天,同期公立醫院平均住院日為9.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