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一線城市土地收入銳減 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

一線城市土地收入銳減 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

2018-01-02 09:24:5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時至年末,各地政府推地積極,土地市場迎來一波小高峰,但依舊未能改變全年降溫的局面。其中,一線城市降溫更為明顯。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北京今年前11個月的土地成交金額為1680億左右,與去年同期的2609億相比,相去甚遠。


  與此同時,土地市場整體溢價率下調、流拍創下歷史紀錄。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土地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的低迷,表明房地產市場的存量時代正在到來。

  1998年起,我國房地產一直處於增量狀態,價量齊飛、長期上揚的狀態在近兩年的政策調控下正在迎來拐點。一線城市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特別是北京、上海,事實上在幾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二手房交易遠超新房,而存量時代的房地產市場如何演變,正在被市場的各方實踐和檢驗。

  1.一線賣地收入下滑

  今年持續緊縮的房地產市場蔓延到了土地市場。

  12月3日,今年前11個月,中國土地出讓收入最高的50大城市合計「賣地」收入3.27萬億元,同比上漲7.3%。而去年同期的上漲速度在30%以上,增速明顯放緩。

  這樣的放緩態勢率先在一線城市得以體現。統計顯示,北京年內土地成交大約在1680億左右,截至目前已經成交1558.54億,同比去年下降41.51%。

  擁有充足的郊區土地供應量的廣州,其在今年的土地的出讓金額卻不足千億,為930.8億元,同比下降2.35%。

  土地供應量不足更是深圳的一大弊病。今年前10個月,深圳有4個月土地0交易,其餘幾個月土地交易也處於低位。在今年前11個月,深圳出讓土地397.6億元,同比下降了11.88%。房企們甚至需要爭搶東莞塘廈、鳳崗、清溪等這些臨深片區的土地。

  同為一線城市,上海又有所不同。截至目前,年內上海土地出讓金達到了1715.7億元,同比上漲了26.96%。據中指院數據,上海去年的土地出讓金為1472億元,這是由去年的供地結構調整等原因所致。

  整體上看,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包括土地交易下滑、流拍率增高、溢價率下調等一系列表現。

  今年三季度,一線城市住宅地價同比增幅連續7個季度收窄,上海、北京分別連續8個和7個季度持續降速。

  今年廣州計劃供地面積是1561萬平米,但截至11月27日,廣州已經交易的土地面積僅為580萬平方米,僅完成37%,而往年的完成度都在50%-60%之間。

  今年亦是土地頻頻流拍的一年。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表示,截至11月29日,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282宗,同比增長143%,且是近6年來最高紀錄。其中,北京和廣州的土地流拍宗數分別為6宗和7宗。而在2017年,北京全年僅流拍了3宗土地。

  「流標的原因非常多,最主要原因是房地產企業資金鍊壓力逐漸增大,而一線城市的限價、限售等政策使得開發商回款壓力越來越大。」

  而溢價率方面,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也出現危機,北京和上海分別以同比42.37%和88.51%的下降幅度迅速降溫,廣州和深圳也以同比上漲2.8%和1.54%的增幅放緩增速。

  與一線城市相對比,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整體仍處在上升之中。據統計,前11個月,杭州「賣地」收入達2452億元,居於全國首位。此外還有鄭州、重慶、蘇州、武漢等二線城市土地收入也超過了千億元。

  2.存量時代到來

  歷史地看,1998年到2008年,房地產行業進行了長達10年的新一輪建設高峰,城市人口在增長,住房的建設量也在增加。2008年危機之後,「4萬億」救市,房地產又進入了貨幣推動的加槓桿通道。

  「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從總體上來看我們已經不缺房子了,這個判斷意味著,未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將主要來自於存量的流通。」。

  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9個和24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成為滿足住房需求的主要渠道。這個數字在2018年預計將超過40個。

  其中,經過了增量時代的擴張與發展,身居一線的城市或將率先進入房地產行業的存量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09年一線城市就已經是存量時代了,「如果單純從面積角度上來講的話,供應量早就和以前不一樣了,已經是質的變化了。」

  儘管眼前,一線城市因為限競房等因素,短期上來看新房供應量依舊上漲,「但趨勢上來看,現在已經是二手房時代了,從成交結構看,除了廣州,其他一線城市都已經是二手房為主了。」

  鏈家董事長左暉說,過去十年來,我國一線城市房價平均漲幅在5倍以上,二線城市的平均漲幅也可達到3倍,但從目前來看,不動產資產價格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同時,存量時代,意味著租賃市場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

  新的土地供應、新房供給逐年減少的同時,人口向大城市遷移的步伐沒有停止,一線城市高企的房價也促使更多人選擇租房;同時,大城市也擁有更多的流動人口,這註定了其租賃市場的活躍。

  以北京為例指出,這兩年北京大概有接近40%的人口是租房子住的,未來這個比例會提升到50%左右。

  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新增土地的供應會越來越少,舊城改造又推進緩慢,租賃市場將成為房企必須在此布局的戰略。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鏈家轉型貝殼,寄望能在中介服務和租賃等存量市場大展身手;萬科也在深圳大規模推進城中村「綜合整治」,大力發展租賃。

  除了租賃和中介市場的潛能被業界發現,近年來,各大房企紛紛尋求轉型,改變以往瘋狂拿地的高周轉模式,轉而追求多類物業的持有運營,也正在表明他們正在脫離傳統的增量開發模式。

  「未來,所有的開發商都要轉為開發+運營模式,才能更好地生存,這已經是行業的共識。」深圳一位大型開發商說。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房地產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