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12月12日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合併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最快未來幾周就可以宣布。
中國化工與中化同為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化工業央企。中國化工旗下擁有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六大業務板塊,控股7家A股上市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農化企業。至2016年底,集團資產總額3776.42億元(併購先正達之前),在2017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11位;中化則是國內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旗下擁有能源、化工、農業、地產和金融五大事業部,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43位。
若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實施重組合併,打造出的農化巨無霸將可輕鬆比肩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
早在2016年10月,業內就曾傳出這兩家化工央企可能合併的消息,還有部分外媒也進行了報導。當年10月16日晚,包括中化國際等在內的兩家央企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對外發布澄清公告稱:「未接到政府部門任何合併通知」,「集團公司未向任何部門和企業表示過此類意向」。
中企之聲研究院院長李錦也認為,若兩家化工巨頭重組最終落地,則其戰略意義至少包括三大方面。
其一,有利於做強做大央企主業。之前兩家企業在農藥化肥等方面的業務分布較為分散,合併之後有望提升集中度,減少同質化競爭提升效率和效益;
其二,有利於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出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李錦認為,無論中國化工還是中化,此前都在海外布局多年。若實施重組合併後,新的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第三,有利於央企進一步去槓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錦稱,中國化工此前收購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其負債率大幅提升。與中化集團實施重組合併,可以從整體上降低資產負債率,減輕企業的債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