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醬料行業收入規模為406.5億元,同比增長13.3%。醬料是用於烹飪、佐餐調味的各式醬料的總稱,歷來是餐桌和廚房中不可或缺的調味佳品。以下對醬料行業概況分析。
醬料行業概況分析,2017年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統計數據(94家)中,有29家生產醬料產品,總產量達到82萬噸,總銷售收入達到68億元。醬料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有70%醬料企業的產量實現正增長。正增長的企業中,增長率超過10%的企業數量占57%。醬類產業產量排名前10的企業依次為佛山海天、天津利民、雞澤縣天下紅、上海味好美、黑龍江香其、四川丹丹、四川美樂、中椒英潮、北京六必居、廣東美味鮮。排名前三的海天味業、天津利民、雞澤天下紅的產量分別為23.8萬噸、9.6萬噸、9.2萬噸,增長率分別為10.2%、11.7%、-10%。
醬料產業近些年的發展態勢良好,前景廣闊。調味醬產量持續上升、品類發展完善、產品多樣化、市場發展成熟、標準體系健全,並在網際網路+的市場格局下,實現了營銷模式的創新與變革。調味醬產業正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蓬勃發展、穩健前行。現從四大特點來分析醬料行業概況。
參展的所有產品品類中,調味醬的產品品類最多。與醬油、醋等調味品不同,調味醬的大單品戰略並不明顯。醬類生產企業平均單品在13-14個左右,高於其他調味品。醬料行業概況分析,產品的開發與營銷更注重用戶體驗,產品逐漸由產品思維和向用戶思維轉換。產品迎合新渠道的銷售特點,快速疊代、不斷出新,讓消費者體驗更多選擇。
傳統的零售渠道主要有零售(家庭消費)、餐飲和食品加工。目前零售業態正在發生變化,大型的超市和便利店的布局也在發生變化。同時,團餐的發展、外賣餐飯的興盛,都為渠道定製的產品提供了空間和可能。醬料行業概況分析,渠道定製的比例在大幅度提升。「網際網路+」和新零售的發展使調味醬產品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呈現傳統與現代、單一和複合相結合的特點,按市場定位和功能進行開發的醬類產品品類繁多。按功能開發的調味醬呈現休閒化趨勢,不再是烹飪、佐餐等單一功能,而是逐漸開發出材料豐富的休閒醬。傳統單一醬呈現原料化趨勢,為各種特色複合調味醬提供基料。
調味醬的品牌發展比較快。尤其是不斷湧現的線上品牌,使得調味醬的品牌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老字號醬類品牌,悠久歷史,2017年前後,天貓商城啟動「老字號」計劃,吸引來北京近30家老字號品牌及全國近半數的經商務部認證的「中華老字號」品牌進行首期合作,隨後啟動「北京老字號館」,通過數據和技術賦能老字號品牌進行定製化生產。醬料行業概況分析,2018年1月,京東超市與13個省市老字號協會及老字號品牌聯合成立首個「中華老字號網際網路無界零售聯盟」,同時啟動京東超市年貨節。調味品行業的很多老字號企業正在搭上網際網路的便車,轉換企業品牌形象和渠道策略,迎來自身發展的又一次機遇。此外,老字號還通過建設醬類博物館或文化園宣傳醬文化及企業歷史,打好歷史文化牌。此外,調味醬的區域性品牌發展勢頭也不錯,如四川的郫縣豆瓣,是國家批准的地理標誌產品,其品牌價值已超過百億。
隨著國內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調味醬的消費主體和消費理念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醬料行業概況分析,00後與90後逐漸進入工作崗位,成為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催生了新的消費喜好;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以後,大家都願意「慢生活」,從餐廳回歸到家庭,青睞DIY和新的消費體驗。與此同時,消費理念也發生變化。更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天然、健康、環保和營養的食品,而非經濟實惠的傳統消費理念。
醬料行業概況分析,隨著消費升級與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國消費者對食品的天然、健康、環保、營養要求不斷提高,對調味醬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影響。總的來看,我國調味醬行業未來可發展空間較大,創新能力強、品質過硬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更多醬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醬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