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為2.15%,超過歐盟15國2.1%的平均水平。那麼科技市場現狀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科技市場現狀分析得知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量首次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五年來,我國科學家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國際量子通信獎、維加獎、愛明諾夫獎等國際權威獎項上實現零的突破。
總體來講,我國科技服務業呈現以下特點:①總量較小,但增速較快。2007-2011年我國科技服務業年平均增速達到18.6%,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突出。我國「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2007年實現增加值3 441.3億元,2008年實現增加值3993.4億元,2009年實現增加值4 721.7億元,2010年實現增加值5 635.9億元,2011年實現增加值6 965.8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4%;2013年行業固定投資額為3 149億元,同比增長27.2%;2012年行業法人數和就業人數分別為324 932個和330.7萬人,同比增長14.5%和10.8%。②區域差異較大,科技服務業發展與科技資源豐富程度正相關。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和科技資源豐富地區。以行業法人數為例,2012年北京市擁有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38 136個,占全國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總數的11.7%,而新疆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數僅為3 582,占全國比重僅為1.1%。從科技服務業市場規模和完善度來看,北京、上海比較成熟,處於第一集團;廣東、浙江、天津、浙江等省市科技服務業有一定基礎,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基礎較差,發展仍比較落後。
為適應科技服務業發展新的形勢和要求, 2015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國家科技服務業統計分類(2015)》,將原來研究與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地質勘查業進行整合、擴充為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專業化技術服務、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科技信息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普及和宣傳教育服務、綜合科技服務等七大類。新的統計分類標準出台後,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科技服務業所涵蓋的範圍,並界定了各細分行業,強化了科技服務作為重要產業門類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加大財政鼓勵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資運作模式。政府對科技服務業的財務類政策支持包括三方面:首先,政府在財政上鼓勵新興科技服務企業的發展,可以擴大科技發展金和科技風險金的扶持對象範圍,在稅收上適當減輕新興科技服務業和相關從業人員的負擔。其次,政府應嘗試建立起一種多元的科技服務業投資運作模式,引導健康的民間金融資金參與到科技服務業的運作需要當中去,減小資金鍊缺乏而導致研究活動失敗的風險。最後,由於中小型科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政府還應該就中小型科技服務業企業提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完善相關信息化平台。
通過對科技市場現狀分析得知科技創新對金磚國家普惠金融帶來重大變革。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是現階段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特徵;印度利用信息科技的先進性、便捷性為普惠金融提供技術支持;南非快速發展的移動支付技術成為農村和低收入群體獲得基本金融服務的新渠道。金磚國家農業資源豐富,農業人口眾多。金磚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普遍處於上升趨勢,個別指標名列前茅,在科研水平、教育質量、現代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等諸多方面與農業強國的差距正逐年縮小。以上便是筆者對科技市場現狀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科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科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