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國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主體。截至2018年末,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5,800處左右,平均產能提高到92萬噸/年。下面進行動力煤行業趨勢分析。
煤炭行業分析表示,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國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主體。截至2018年末,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5,800處左右,平均產能提高到92萬噸/年。
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的企業由2家發展到28家(其中,億噸級企業7家);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達到1200多處,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建成千萬噸級特大型現代化煤礦42處,產能6.73億噸/年;在建和改擴建千萬噸級煤礦37處,產能4.71億噸/年;30萬噸以下小型煤礦產能減少到2.2億噸/年以內。
前8家大型企業產量14.9億噸,占全國的40.5%,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煤電聯營與煤電一體化發展迅速。煤炭由單純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取得成效。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1,138萬噸/年、1,112萬噸/年、51.05億立方米/年、363萬噸/年。
中小型煤炭企業普遍採取限產保價,甚至停產的措施應對外部不利環境,導致鐵路裝車和港口的資源供給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炭企業手中。大型煤炭企業為了確保市場份額,讓利不讓市場,雖然也面臨成本倒掛的壓力,但生產和銷售煤炭數量保持增勢,對中小煤炭企業形成生存壓力。
隨著大型煤企的產銷量大增,其市場的話語權也隨之增強。動力煤市場依然面臨先進產能釋放緩慢、進口煤受限、中下游煤炭庫存偏高、需求增長乏力等多空交織因素的影響,因此後市動力煤期價將維持區間振盪。
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帶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增速回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消費比重提高,對煤炭的替代作用逐漸增強。
但是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煤炭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轉變或直接被替代,但是會有影響且面臨挑戰。以上便是動力煤行業趨勢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