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陸上5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不低於300W/m2的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73億千瓦。因為其豐富的風力資源,在丹麥、荷蘭等一些歐洲國家風力發電技術發展比較早,風能產業也受到國家大力支持。以下對風能行業前景分析。
風能行業前景分析,2016-2017年我國風電新增併網容量連續兩年下滑。受2015年搶裝回調的影響,2016年風電新增併網容量降為19.3GW,同比降低41.5%。風能行業分析指出,進入2017年以來,風電行業持續低迷,全年風電新增併網容量15.0GW,同比降低22.1%。這表明從2016年開始,我國風電新增併網容量連續兩年下滑,這是產業內部結構調整造成的,並不是行業整體走向低谷。
中國風電新增和累計裝機情況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藏量巨大,全球風能資源總量約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兆瓦。中國風能儲量很大、分布面廣,開發利用潛力巨大。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風能市場也迅速發展起來。現從三大問題來分析風能行業前景。
首先,風能資源勘察不夠科學、準確,存在盲目性。風能行業前景分析,風電場選址的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能量豐富、風向穩定的風能資源,具體風電場內風機的選址還應根據風資源評估參數、風電場宏觀選址和微觀選址等幾方面。因此,風電場選址對於風電場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而我國現有的風資源的分布比較分散,品位不高,難以滿足風電快速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細化。
其次,購買國外設備,成本高。風能行業前景分析,風力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廠房和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約占總投資的80%左右。由於沒有購買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風力發電實際稅負要明顯高於火力發電,因為沒有購買燃料、動力等生產資料的抵扣,因而形成了增值稅實際稅負高於火力發電的情況。另外,國內已經建成的風電容量高檔、大型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導致風電場投資高、效益低、電價高,與火電、水電、核電相比較,缺乏競爭力。國產的風電設備從而可以顯著地降低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成本,但目前,由於現在國內設備製造水平較低,應用規模小,國產風電機組在我國的風電場中還未占一席之地。
最後,政策扶持力度不夠。風能行業前景分析,由於風電場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慢,而國內的風電項目缺乏市場准入政策,投融資渠道較窄。正是受投融資條件的限制,往往只能上一些小規模的項目,導致我國風電普及率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還很低,電價下降緩慢。對風電投入總體上呈現出科研經費不足,科研經費增長速度不高,正制約著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風能行業前景分析,風能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它還是一種潔淨、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在各種可替代能源中,風能的利用前景最為成熟。這也在去年風電行業的發展路徑中得到了更清晰的體現,在行業回暖的大趨勢下,風電產業有望加速發展。
更多風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風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