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上的各種土木工程設施,同時也指修建鐵路各階段所運用的技術。鐵路工程最初包括與鐵路有關的土木(軌道、路基、橋樑、隧道、站場)、機械(機車、車輛)和信號等工程。那麼鐵路工程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目前,在全國客運總量中,公路占絕對優勢,但從長遠來看,鐵路特別是高速鐵路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未來經濟的發展將以城市和城市群為中心展開,客流的集中度將會有上升的趨勢。在經濟活躍、客流繁忙的城市群之間修建高速或城際鐵路網將有效地滿足人們的出行要求。
通過對鐵路工程發展趨勢分析,「十三五」期間,鐵路發展方向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在「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基礎上,完善高速鐵路網絡;二是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優化干 線鐵路布局;三是全面推進城際鐵路建設;四是統籌協調支線鐵路建設;五是加快綜合樞紐及 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六是加快實施周邊互聯互通。「十三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 3.5 萬億元至 3.8 萬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約 3 萬億元,建設新線 3 萬公里。
自 2004 年至今,我國鐵路網 規模增長約 66%,而同期高速公路網規模增長 260%,GDP 增長了 318%,居民消費水平增長 了約 270%,相比之下,鐵路發展仍較為緩慢。我國鐵路購票仍處在緊張狀態,高鐵八縱八橫 的網絡尚未完全成型,相鄰城市群之間尚未全部實現高速連接,一些城市群地區城際鐵路仍是 空白。由此可見,中國鐵路仍然是增和交通運輸體系的短板,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從鐵路工程發展趨勢來看,根據已開發國家經驗,城鎮化進程一般 分為三個階段:城鎮人口比例低於 30%時為城鎮化初期,城鎮人口比例在 30-70%之間為城鎮 化加速期,城鎮人口比例高於 70%時為城鎮化成熟期。我國的城鎮化初期為 1949 年至 1996 年,從最初的 10.6%提升至 30.4%,進展較為緩慢。1997 年以後,我國進入城鎮化加速期,截 止 2015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56.1%,但距離 70%的成熟期依然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國城鎮化進程在未來相當成一段時間內依然有足夠的動力維持快速發展。
2015 年全國城軌交通完成投資 3,683 億元,同比增長 27%;在建線路總長 4,448 公里(七 種制式同時在建),可研批覆投資累計 26,337 億元。截至 2016 年 2 月,共有 44 個城市規劃獲 批,規劃規模 4,705 公里。新建、規劃線路規模大、投資增長迅速,建設速度持續加快。
現代鐵路的列車性能已趨於能源和維護費用的極限。旅客列車的速度受到安全的約束,貨物列車的重量也已達到橋樑和線路的活載極限。鐵路的軟體革命即改進管理與控制,可使鐵路的技術設備發揮更高效能。由電子計算機、光導纖維、數位技術構成的信息系統,將改變傳統的通信、信號兩個領域的關係。
發展的趨勢是以計算機聯鎖,取代目前的電氣-機械聯鎖。另外,自動排列進路,可使密集列車運行作業最優化,並使調度員擺脫人腦速度和能力的限制。在電氣化鐵路上,採用最高用電量控制技術,即在峰值時,可自動地暫時切斷採暖等用電,以保證正常牽引用電。以上便是鐵路工程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內容了。
更多工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