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火鍋業實現收入8757億元,較2014年增長超52%,占全國餐飲業收入(42716億元)的20.5%,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細分品類。預計火鍋行業市場規模未來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達到9600億元左右,2020年突破萬億。
儘管我國火鍋派系眾多,火鍋行業市場規模較大,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如在川渝火鍋品類中,串串香因其受眾相對年輕、人均消費低、選擇多樣等優勢增長迅速,門店數量顯著高於其他細分品類。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火鍋門店數量近40萬家,川渝火鍋占比高達64.2%。作為麻辣火鍋的發源地,四川和重慶火鍋也是名不虛傳,火鍋門店數分別為4萬家左右和3萬家左右,分別占全國火鍋門店數的10.6%和8.8%。
另外,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關注度提高,因口味清淡更為契合消費者健康膳食的需求的,以海鮮火鍋、潮汕牛肉火鍋、粥底火鍋等為代表的粵系火鍋店數量也發展迅速。2018年底,廣東省火鍋門店數超過3萬家,全國占比達8.8%,位居全國第二。
此外,火鍋店數量進入前十的省份還有山東、河南、江蘇、河北、陝西、貴州、雲南,占比均在3%以上。
截至目前,共有11家餐飲上市公司公布業績。2018年,海底撈實現收入169.69億元,同比增長59.53%;利潤為16.49億元,同比增長38.1%;全球門店數由2017年末的273家增至466家。此外,海底撈外賣收入同比增長47.9%,訂單量由2017年70.3萬單增至108.67萬單。同樣做火鍋生意的呷哺呷哺也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2018年,呷哺呷哺營收47.34億元,同比增長29.2%;經調整純利4.75億元,同比增長10%。
與火鍋股的紅火相比,作為目前唯一虧損的上市餐飲企業,擁有「小南國」等中西餐多品牌的國際天食正忙於「瘦身」止損。2018年,國際天食虧損7603.2萬元,淨利下降174.78%。就業績下降,國際天食歸因於關店成本和資產撥備等一次性成本1.33億元,以及同店銷售下降3.8%帶來的毛利減少。
火鍋行業市場規模的龐大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著現有投資者加快擴大規模,外來投資者進入市場,從而也導致火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數據顯示,2017年火鍋業關店率達5.9%,位於餐飲業各細分品類之首,也高於4.3%的開店率。
更多火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火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