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超過10 億噸,其中需要冷鏈運輸的超過50%,但目前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歐美的冷鏈流通率可以達到95%以上。以下便是筆者給您帶來的冷鏈行業現狀分析的詳細介紹~
一、中國冷鏈物流現狀分析
1、政府層面對於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近年來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多個文件中提出了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完善。
在政策的大力推進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迅速,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價值。預計到2020 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可以達到4700 億元,年複合增速將超過20%。冷鏈物流行業的整體平均毛利率在15%~20%之間,規模效應和學習效應的積累或許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顯,隨著農產品深加工的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引導的消費結構升級,冷鏈物流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從冷鏈物流的客戶來看,可以按金字塔型分為七層。塔頂客戶為高附加值的醫藥、餐飲連鎖、快消品類,冷鏈物流多數採用外包的形式;中間為工業製品和加工型乳製品、速凍米麵食品類,也是冷鏈物流競爭最激烈的市場;然後是食材型禽肉和水產類,最底層為果蔬、農產品類,主要的運送形式依靠社會車輛。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冷鏈物流體系,大約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製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另一方面,冷鏈物流的發展還僅僅停留在運輸與冷藏環節,運用先進信息技術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還明顯不足,很多運輸過程還採用棉被、塑料苫蓋等「土保溫」的方法,技術裝備相對落後。雖然冷凍食品產銷冷鏈情況稍好,但由於部分產品流入集貿市場拆零散賣,冷鏈出現了中斷現象。
2、相較於普通物流,冷鏈物流的成本要高出40%~60%。產業鏈條可以劃分為上游的冷鏈設備製造商和冷鏈技術供應商,農產品、醫藥等生產企業以及中下游的倉儲環節和流通環節。其中倉儲和運輸的要求較高,大大增加了冷鏈物流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產品的損耗率。
冷鏈物流涵蓋冷凍加工,冷藏貯藏,冷鏈運輸和冷鏈銷售全過程。冷鏈行業景氣度提升會帶動冷庫,冷藏運輸車和速凍設備等冷鏈設施設備受益。冷鏈物流的主要設施包括冷庫或低溫物流中心、生鮮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廚房)、冷藏運輸車、超市陳列櫃等。而在冷鏈物流的所有環節中,冷庫是最核心的設施,其投資在冷鏈建設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
成熟冷鏈物流涵蓋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而整個流程是對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等過程都進行冷鏈處理,具體來看可以劃分為為四個不同的技術階段。:一是源頭採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二是在貯藏階段採用自動冷庫技術;三是冷藏運輸採用冷藏車、鐵路冷藏車和冷藏貨櫃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果蔬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農產品冷鏈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
目前,國內企業主要採用的冷鏈技術集中在貯藏和冷藏階段,實現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全面溫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以節能為要點的先進智能解決方案將成為冷鏈物流行業的技術方向,目前來看,日本走在了最前列。
3、成熟的冷鏈體系有嚴格的溫度帶標準,以日本為例,按照《日本冷庫法》的規定,可以分為七個等級的溫度帶。不同商品適用於不同的溫度帶,溫度越低對設備和技術的要求越高。
我國目前的冷庫總容量超過8000 多萬立方米,可存儲超3000 萬噸的商品, 但很多冷庫僅限於肉類、魚類的冷凍和貯藏,功能相對單一。全球有13 個國家冷庫容量已經呈現出每年超過10%的增速,其中增長率最高的是土耳其、印度、秘魯和中國。
2014 年,印度冷庫容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大冷庫容量的國家,其冷庫容量達到1.31 億立方米,其中5%由印度政府持有。美國擁有1.15 億立方米冷庫容量,其中76%的容量作為公共冷庫租賃。根據國際冷藏庫協會(IARW)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冷庫產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印度、美國和中國。
冷鏈可以保證消費者食品安全,反過來消費者應該認識到冷鏈的價值。很多消費者擔心全程冷鏈物價會不會上漲。我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和種植的推進,冷鏈物流規模化、網絡化、標準化的實現,在減少浪費、品質增加的情況下,物價上漲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範圍內的。以上便是筆者對冷鏈行業現狀分析的詳細介紹了~
更多冷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