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服務是指旅遊業服務人員通過各種設施、設備、方法、手段、途徑和「熱情好客」的種種表現形式,在為旅客提供能夠滿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過程中,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產生一種精神的心理效應,從而觸動旅客情感,喚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鳴,使旅客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產生愜意、幸福之感,進而樂於交流,樂於消費的一種活動。
作為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服務在「十三五」時期依然是政策關注的重點。在近日發布的《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12大類24個服務貿易發展重點領域中,旅遊服務也在列。
在《規劃》提及的5條發展重點中,入境游的著墨頗多。《規劃》提到,提升中國國際旅遊競爭力,推動入境旅遊品牌建設。重點打造絲綢之路旅遊帶、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長城生態文化旅遊帶等國家精品旅遊帶,推出一批入境旅遊品牌和精品線路。
這一方面是因為從國家旅遊業的結構來看,近年來國內游和出境游發展得都很好,比較省心,入境游才剛剛回暖,更需要國家的支持和引導;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發展入境游把市場引到國內來,同時提升國內旅遊服務的品質。
旅遊服務地位凸顯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服務在我國服務貿易中占據著越來越重的份量。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服務進口28290億元,增速達23.7%,其中旅行(含旅遊、留學)進口達18619億元,同比增長30.6%,是帶動服務進口擴大的主要因素。因此,旅遊服務成為24個重點領域之一理所當然。
旅遊業在整個服務業中比較重要。因為發展旅遊業可以激活經濟發展動能,尤其是在實體經濟發展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很多政府都將旅遊業作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抓手。
進一步分析道,一是旅遊業可以把閒置資源活化,比如國家提出的全域旅遊,就是要將全產業鏈、全時空、全要素,把城市裡面和周邊一些閒置的土地、資源等激活。發展旅遊業還可以擴大城市內需,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二是旅遊業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還能激活人力資源;三是旅遊業可以關聯100多個產業,包括住宿、文化、娛樂、餐飲、演出、醫療等這一系列產業都可以被激活。旅遊業就像一個按鈕,這個按鈕按動之後,整個城市區域的資源可以聯動起來,形成一個生態。
入境游品質亟待提升
談及入境游,總的來說,當下我國入境游的品質亟待提升,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是提質提量,目前國內旅遊服務設施和服務品質還比較低,與國際先進的旅遊目的地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通過發展入境游,可以為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樹立一個標杆,推動整個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其次是通過入境游刺激文化品牌價值的輸出。目前有不少文化品牌向外推廣的相關動作,但最主要的還是民間的交流。旅遊也是一個文化傳播的途徑,國家發展入境游肯定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發展入境游,目前最大的機遇是國內企業在中國市場已經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和豐富的經驗。挑戰是其他國家和我們的遊戲規則不同,存在著文化差異方面的挑戰這是最大的。因此,發展入境游,任重道遠。
據此,建議,首先,國內旅遊經營者要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現在國內很多地方和景區對市場的規劃建設與市場離得很遠,遊客不願意去。所以,如何讓旅遊經營者更好地了解市場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如今,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是一個很好的解構遊客需求的技術工具,傳統旅遊經營者應更好地整合技術和市場數據資源,以便更精準地服務企業的運營。其次,要關注入境旅遊產品結構的變化,更多關注旅遊玩樂產品的價值。過去那種「走馬觀花」的旅遊模式對遊客的吸引度很低,更多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是旅遊主體議價的主要途徑。如何打造內容,讓遊客買了門票後留在景區裡面玩,應該深入研究。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還要不斷的提高軟實力,以及提升行業經營者對於區域整個的引導和規劃,旅,服務的力量可以很快推動區域旅遊知名度的提升。
更多旅遊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