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基斯坦、印尼三國是國際產量最多的棉紡國家。我國棉紡服裝近年來消費持續升溫,2019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以下是棉紡行業現狀分析。
棉紡行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加工行業,在經濟危機過後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狀況下,仍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局面,雖然行業利潤可能會表現平平,但在自身的發展的步伐上依然呈現新、快這樣的特點。棉紡行業分析指出,在衣食住行四大生存領域中占據重要一席,其發展仍生機勃勃。
《2015-2020年中國棉紡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棉紡織產品結構仍不合理。以衣著用、裝飾用和產業用三大消費用途比例來分析,我國紡織產業三者之間的比例約為63:20:17,西歐是46:35:19,美國是41:37:22,日本式29:29:42。顯然,我國高附加值的產業棉紡織品的發展嚴重滯後於已開發國家,其市場還遠沒有得到開發。
截止2019年1-12月,我國累計生產棉布392.68億米,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3%。棉紡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我國棉布行業產量區域集中度非常高,棉布產量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地區,2019年兩地區棉布產量分別占同期全國總產量的52%、24.3%。
企業原料使用比18年減少4個百分點。棉花用量為710萬噸,同比減少12.35個百分點;非棉纖維用量為1250萬噸,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占比為63.78%,比2018年提高3.78個百分點。
進口棉花244萬噸,約占全年棉花用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棉織物出口83.82億米,出口額占全部面料出口的68.14%。受國內棉花價格影響,棉織物出口數量同比減少8.1%。純棉坯布出口量以每平米200克以內為主,超過95%。化纖短纖織物出口呈現不斷增長態勢,化纖短纖布出口64.43億米,同比增長20.59%。
我國棉紡業的產量已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棉紡品服裝出口額占全球的35%。從消費能力來看,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為我國紡織品消費增長提供了強大購買力。棉紡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我國巨大的棉紡產業市場為紡織機械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游市場需求量相對穩定且中高檔棉紡品需求將不斷增長。
進入2020年,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我國棉紡織行業加大改革調整的力度,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平穩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及時調整棉花政策,優先保障棉紡企業用棉,維護行業整體利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棉紡企業積極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打造綠色環保競爭新優勢。
我國棉紡行業現正式邁進智能化、數位化的轉型當中。隨著《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發布,我國棉紡行業將正式邁入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紡織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工廠(車間)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均被列入未來五年的重點任務當中,以上便是棉紡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棉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