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全球棉紡業中占據著龍頭地位,是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3.5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436.4億元,以下是棉紡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棉紡業在我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棉紡行業分析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紡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我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棉紡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2011-2019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銷售收入呈不斷上升趨勢,2018年受宏觀經濟及國際局勢影響,銷售收入有所降低。但通過2019年各大紡織公司年度財報可看出,行業整體有所恢復。
截止2019年,我國棉紡織用棉纖維715萬噸,同比增長6%;非棉纖維(含滌綸短纖、粘膠短纖)1263萬噸,同比增加0.2%;共計1978萬噸,同比增長2.2%;棉纖維占比36%,紗線產量為1884萬噸。
國家發布儲備棉投放公告後,國內外棉價逐漸接軌,9月底儲備棉投放結束後,10月國內外棉價差再次拉大至2000元/噸左右。棉紡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國內外棉價差在1000元/噸左右,隨著儲備棉投放開始,受輪出定價機制影響,國內外棉價差有望進一步縮小。
相關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紡織行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各項產業政策的實施為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從產業的發展目標,增長速度,行業規範、重點發展方向及技術手段和下游重點應用領域等方面作出明確的指導,有利於促進整體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製造2025」的落地實施,作為我國傳統支柱產業的我國棉紡行業在傳統棉紡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也在進行著一場變革。隨著《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發布,我國棉紡行業正式邁進智能化、數位化的轉型當中。其中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紡織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工廠(車間)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均被列入未來五年的重點任務當中,以上便是棉紡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棉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